正文

13.选择使我们焦虑(13)

选择 作者:(南非)蕾娜塔·莎莉塞


我们不愿意去面对的债务是过去十几年我们消费的基础,它导致了金融危机。现在消费、以后还债的消费模式使消费者学会了透支信用卡和推迟最终还款时间,大的金融环境也使人们幻想着偿还债务的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这几年,消费者被鼓励只关心自己的债务,一种思维方式应运而生,法国心理分析学家曼诺尼称之为“我了解得非常清楚,但是……”这种思维方式是一种自我幻想,类似于一个人允许他的孩子幻想圣诞老人会在某个时间到来,虽然他知道圣诞老人并不存在。消费者知道自己背负着债务,但却仍会不自觉地幻想:一切都没有问题,不管怎样债务都会还清。

这种故意表现出的对金钱漫不经心的态度与许多人对待死亡的态度类似。《纽约时报》在报道经济崩溃所造成的影响时指出,退休人群面临着退休金大幅度缩减的困境,他们当中很大比例的一部分人感到消沉、沮丧。退休人群被悲凉的气氛笼罩着,人们表现得好像有人死了一样。帮助这些悲伤者的精神治疗师芭芭拉·戈德史密斯指出,这些人确实是在面对死亡,“他们的钱没了”。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死亡与经济损失之间的关系?通常,我们攒钱是为了逃避死亡,或者把钱当做遗产留给我们的子孙(为了继续关于钱的去处的讨论,我们留下遗嘱让子孙继续依赖我们)。钱被视为对抗厄运的保护伞——比如保护人们不受疾病、衰弱、孤独等困扰。但是,与此同时,为了对抗死亡,我们也从自由自在花钱的过程中得到了一种特殊的快乐。这就是心理分析术语中通过与肛门有关的角度理解钱的原因——比如,粪便既让我们排出毒素,也令我们感到极度厌恶。除此之外,我们怎么理解一掷千金——赌博或者购买不需要的东西——带给我们的巨大快乐呢?

美国心理学家关注经常出入洛杉矶赌场的中产阶级的行为,后者中的相当一部分人都感到失落、沮丧。大部分赌徒都清醒地知道,赌场往往是最后的赢家,回忆一下在赌场的经历,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总是输家。许多赌徒为了维持生计要工作很长时间,常常还要负担与家人度假和自己业余爱好的费用。他们在购物时非常节俭,为了节省几美元宁愿开车去几公里外的折扣店。但是在洛杉矶,他们却毫不犹疑地把钱扔进赌博机里。之后,他们又恢复了节俭的习惯,为了省钱在自助小吃店排起了长队。这种从攒钱到把钱花光的行为揭示了钱的离奇属性:显然,钱不是一个活物,但是我们一次次挥霍钱的方式说明,我们并不了解钱的威力。好像我们把钱挥霍掉就能够减轻赚钱带来的焦虑感。但是,挥霍完钱之后内疚感就会马上袭来,这就是我们不得不又开始节俭攒钱的原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