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股东至上还是顾客至上?(1)

金融行家为什么败给猴子? 作者:(日)山本和隆


28股东至上还是顾客至上?

金融学的目的在于追求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企业上下持续付出最大限度的努力。但是不论多么严密的组织,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显示出疲态。在这种时候,就需要对经营状况进行检查与平衡。为了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者必须像一个专制主义的君主一样时刻注意企业的动向,不断地加强管理,保证业绩不会停滞不前。这种行为被称为公司治理。

关于企业监管者究竟是谁这个问题,美国市场的意见认为是“股东”。用极端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股东至上主义。

但是,这种观点在日本却遭到了批判,日本市场普遍认为,“日本的经营并非那么简单。不但要对股东负责,同时还要对所雇用的员工负责,对客户供给负责,对转包单位的保护负责。作为一名经营者所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那么,让我们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观点,分析一下股东至上主义的利与弊。

实际上,美国并非完全采取股东至上主义的经营模式。1953年,于世界首创投资者关系的被称为20世纪50年代美国经营者代表的通用电气公司首席执行官拉尔夫·科迪纳就提出,“经营者的责任在于平衡股东、顾客、雇员、供给业者,以及工厂之间最合理的利害关系”。在我们看来,这应该是非常日本化的思维方式。

但是,科迪纳的观点却没有经受住历史和时间的考验。首先,他的这种观点有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最合理的利害关系”究竟应该如何定义。股东与雇员因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所以他们两者之间的利益永远无法统一。

比如,现在有很多企业为了增加竞争力,将工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一来,商品的制造成本降低,对顾客来说是件好事,同时增加了企业利润,对股东来说也是好事。但是,日本工厂的员工则面临着失业的危机,而且,对于工厂所在地的经济来说也有负面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