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了?(3)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作者:(美)皮翠拉·瑞沃莉


詹姆斯·哈格里夫斯挺身而出应对这个挑战,并于1770年为他发明的纺纱机申请了专利。首部纺纱机包括8个锭子,一个工人可纺的纱一下子增加了8倍。1784年,纺纱机可搭载80个锭子;到了18世纪末,这个数字超过了100个。哈格里夫斯的纺纱机只是随后50年间众多有想象力的棉布生产行业的革命性发明之一,一系列发明接踵而至,令人眼花缭乱:水力纺纱机、走锭精纺机、蒸汽机。1832年,英国棉纱的价格下降到了18世纪80年代的1/20。底线竞争开始了。

纺纱机催生了工厂生产模式以及一个全新的经济秩序。被工厂雇用不仅意味着工人要放弃他们的家庭纺织活动,也意味着他们要放弃农业生产,并离开农场搬到新的城市区域。为了满足新实业家的需要,金融、保险、交通、通讯等必要的商业基础行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纺织设备、化学品、蒸汽、冶铁以及机械工程等从属产业也应运而生。新的城市人口反过来刺激了食品、饮料、医药以及服装和家庭用品以及零售业的发展。棉纺织业是最早使用有限公司组织结构的制造行业,它进而又形成了上市公司所有制形式的基础。

从更大的意义上说,棉纺织品生产的革新催生了世界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变,开启了经济史学家W·W·罗斯托称之为“起飞”的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增长和人类生存条件的持续改善成为常态。的确,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世界经济增长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纺织业之于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如约瑟夫·熊彼特所说,英国在1787~1842年的工业史“可归结为棉纺织业的历史”。

招工启事:温顺、绝望者优先

早期的纺织厂工人不是出于喜欢,而是出于绝望和别无选择而到工厂工作的。纺织厂的大部分工作都不需要技术,因此许多工人都是从孤儿院来的儿童,他们被送到那儿自食其力。在纺织厂工作意味着儿童在5岁时就能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工厂也从农业领域吸收劳动力,尤其是吸收妇女劳动力。18世纪的“圈地运动”让许多农村人口失去了土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意味着农村劳动者的有偿劳动减少了。无论是失去父母的孩子,还是失去土地的农民,由绝望的人构成的大量廉价劳动力就像蒸汽机那样推动了工厂模式的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