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与中国打工族面对面(1)

一件T恤的全球经济之旅 作者:(美)皮翠拉·瑞沃莉


第七章 与中国打工族面对面

有约束的服从

蒋兰(音译)在上海第三十六棉纺针织服装厂每天工作8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她的工作是接断纱。一排纱锭前的地板上安装有轨道,她就坐在固定在轨道上的硬金属椅子上。通过压下脚边的踏板,蒋兰左右扫视着,一看到闪烁的红光就停下,因为红光是断纱的信号。她用灵巧的手指接断纱,然后走到下一个闪光的地方。蒋兰整天都做这件事儿,她被蒸汽和棉绒包裹着,周围是金属噪音。一天的工作结束后,她走出车间,外面出奇的安静。沿着石子路,她回到了公司宿舍。

她说,她喜欢她的工作。

当然,蒋兰身上就体现着中国的比较优势。然而,尽管像蒋兰这样的女工的数量以及她们的低工资常常被用来解释中国在轻工业制造方面的主宰地位,但这些经济因素(劳动力供应和价格)只是让我们部分了解了中国在该产业的领导地位的现状。要了解故事的全貌不仅要求我们了解劳动力的供应和价格(这些条件在任何地方都很重要),还要求我们了解像蒋兰这样的工人在中国的生活。从工业在18世纪的英国兴起以来,对位于价值链底端的纺织和服装工作来说,理想的工人就是那些能够忍受重复枯燥工作的人,不仅因为她们的工资低,还因为她们任劳任怨。

来自不同背景和国家的研究人员在描述理想的纺织和服装工人时常用的一个词就是服从。在兰开夏、马萨诸塞州、南卡罗来纳州、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中国香港地区,服从是因为没有其他选择、缺乏经验和视野有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