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豆帝国与转基因种子的牺牲品(1)

中国经济大萧条还有多远 作者:刘军洛


中国农业进口花卉、蔬菜、粮食等外国种子,不仅种子专利费昂贵,与外国种子相配套的杀虫剂、除草剂、化肥、配套的外国种植技术等也费用不菲,而最可怕的,是外国转基因种子的无障碍进入。

广东陈村是中国花卉种植和生长的天堂,中国的花卉在陈村世代繁衍的历史已有2 000多年了,但2000年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简称《种子法》)颁布以来,中国陈村再没有出现过中国知识产权的国产花卉。陈村这个国内最大规模的花市,10多年来每年热卖的竟是蝴蝶兰、大花蕙兰、凤梨、红掌等外国鲜花;而中国的牡丹、月季、芍药等十大国花却几乎已经告别我们的视线。

当地还在种花的花农种的全是外国花种,花农感慨地说:“老外有专利,年年换新种,你就得年年买,仅种子一项就占去了利润的近70%,还不算配套的外国肥料、杀虫剂和技术培训费。我们是在为人家打工啊!没法子,谁叫我们没技术,人家的种子就是好,种出来的花又大又漂亮,还飘出阵阵清香。”

广东已由中国著名的花卉生产基地,转变为重要外国花卉产品贸易集散地,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数量庞大的花卉经营企业,仅在广东顺德地区就有上千家花卉企业。陈村花农大部分摇身一变成为外国花卉的代理商、花卉市场的投机客。有人代理德国泥炭土,有人代理美国种子,有人代理荷兰种苗……不少企业只是一门心思做代理商,并不打算发展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产品。他们不再关注生产,只是热衷于花卉贸易。在陈村花卉世界的600家企业里,5万多花农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不到1%,且很多是从其他领域转行来的。中国的花卉业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总销售额近百亿元,出口额上亿美元。在这巨大的销售额背后,99%的市场份额是外国的花卉。

大豆种植在中国伴随华夏子孙走过了5 000年的历史,而我们这个时代的商人文化正在埋葬大豆种子。欧美各国开始引进大豆不过百年,到普及世界各国不过几十年。大豆已成为东亚国家不可少的食品。为解决发展中国家蛋白质摄入不足的难题,联合国粮农组织大力发展大豆食品。中国的大豆走出国门,正在为全世界提供着优质的植物蛋白。中国的大豆是世界的大豆,是为世界提供绿色环保蛋白质的活化石。

现在中国少量种植的中国种大豆是应国际市场的强烈要求而保留的。5年前,到中国进口大豆蛋白粉的只有十几个国家,现在已有50多个国家来中国进口大豆蛋白粉。我国大豆蛋白食品在欧美市场上正以10%的速度攀升。中国非转基因大豆是稀缺资源,然而在全世界都认识到中国大豆的珍贵价值的同时,中国为什么还要坚持种植外国的转基因大豆?黑龙江拥有6 700多份野生大豆种子资源,但施行《种子法》以来,中国优质大豆种子资源正在消亡。

我们有任何转基因技术不能复制的中国大豆种子,为何还要人为发展转基因大豆?在联合国的倡导下,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国培育了大豆的市场文化。然而中国却大量进口转基因大豆,使非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

美国向中国推销他们的麦当劳快餐文化,我们为什么不能推销我们的中药瑰宝?美国向我们推销转基因技术,同时美国又只食用中国的非转基因大豆,我们为什么不进一步培育美国的中国大豆市场?当抱怨没有技术专利,抱怨失去的大豆产业链时,我们却忘记回头看中国对大豆的绝对专利权,中国的大豆是再高的转基因技术都不能模仿的种子。现有研究表明,转基因作物将破坏自然生态系统,对非目标生物尤其是有益生物产生危害,降低生物多样性和食物多样性,另外还会导致“超级杂草”。转基因这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正等着我们交出对生命结构改变后产生的连锁反应实验报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