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度理解思维导图(1)

思维导图的三招十八式 作者:张鄂勇


本章介绍的MindManager的这种功能是一种很特别、很另类的用法,几乎没有什么文章或书籍就此做过介绍,甚至在MindManager的官方网站上也没有这些内容。但是,这种功能及相应的练习有着其内在的意义,因此本书将它放在了第1章进行介绍,因为这种用法除了实用意义以外,对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思维导图也有启发作用。

思维导图观点

本章没有介绍太多有关思维导图的概念,也没有就MindManager的功能进行整体的概要性说明,而是专注于介绍MindManager用法中的一种。这种用法虽然简单,但对我们理解思维导图有很大的帮助。借助思维导图的用法来理解思维导图,我们可以称之为“思维导图观点”。

1.人脑vs电脑

计算机中的文档结构是大多数人都非常熟悉的,这种文档结构可以按我们的需要,通过本章中介绍的方法快捷地生成一幅幅思维导图,这一点我们在第1.2节和第1.3节中已经着重进行了介绍。

人脑中的思维比起电脑中的文档结构要复杂得多,不过也有许多相通和类似的地方。人脑的思维活动大致有3种情况:学习是把新的知识存放在大脑里,思考是把已有的知识结构调出来,解决问题则是围绕特定的问题进行新的思维和探索。无论是哪一种思维活动,都可以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把思维的内容全面、完整地在纸面或图面上呈现出来,呈现的方式其实和在计算机中使用的假性粘贴相似。

比起电脑,把人脑中的思维变成思维导图应该更有意义。因为人脑中的思维是随时间和思维内容不断变化的,把一段时间内人脑中有意义的积极思考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表现出来,甚至围绕一个共同的思维主题把很多人的思维集中表现在一幅思维导图上,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高效的思维表达方式。

2.概念vs标题

在本章所举的例子里,思维导图的每一个分支都是由一个相应的电子文件标题代表的,当然也有用文件夹的标题来代表一组文件的集合的情况。一个电子文件的标题只是一个抽象的代名词——如果这个电子文件的内容我们比较熟悉,那么看到文件标题,我们就会知道其中包含哪些内容;如果这个电子文件的内容我们并不熟悉,那么我们可能要花一定的时间来阅读、消化、理解文件的内容。

在托尼·巴赞所著的《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一书里,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是有一定要求的。简单地说,有两个要点:其一是尽量用简短的语句,甚至不用句子,尽量用短语,在准确表达思维的同时尽可能使分支的语言简洁;其二是尽量使用图和图形元素,例如色彩。第二个要点我们会在后面讲到。第一个要点在本章的例子里其实已经给出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一个电子文件中可能包含很多内容,表达很多东西,但却能被一个简短的文件标题表达出来。

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用什么来表达我们的思维?我们的思维应该被表达到什么程度?如果是用文字来表达,这个问题其实不难解决。而对于一系列思维,我们可以找到思维的核心焦点,然后用一个相对确切的概念将它们表达(代表这一系列思维的概念可以作为思维导图上的一个分支)出来。如果我们认为有必要让这个概念更具体,可以把这个分支进一步分解和扩展——对已有的思维可以这样处理,对将要进行的思维也可以这样处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