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9.互联网误导(2)

末日经济 作者:(美)威廉·波纳


然而,信息也许是廉价的,但知识一定是昂贵的。因为学习知识是需要时间的。一个人要掌握一门手艺可能需要穷尽一生的时间-即使是如木工或园艺那样的基础手艺。互联网并不能使时间延长,相反,它使时间更宝贵了。赫伯特·西蒙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为此观点作出了以下的阐述:“在一个注意力稀缺的世界中,信息也许是昂贵的奢侈品,因为信息可能会将我们的注意力从重要的事物转移到不重要的事物上。”

网络投资者把每一个数字都视为有价值的。事实上,几乎没有数字是有价值的,多数数字不仅没有价值,还抵消价值,任何人要是对这些数字认真,就会因此减少知识或智慧。

到20世纪末,美国人已经饱受信息过剩之苦。就如一位评论员所说:“美国人如今简直要淹死在信息中了……我们发现自己身处广阔的信息海洋中,互联网、24小时不间断的有线电视、电子邮件、语音信箱、传真、手机、报纸、杂志、书籍,你能想象这样的情景。”

他把“信息爆炸”视为美国人工作中一个严重的问题。他发现,普通工人如今要花大半天的时间来处理文件。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人均消耗的纸张增加了2倍(每年人均消耗的纸张重量超过800公斤),“第三类邮件”(指印刷品、广告信等)的增长率是人口增长率的13倍。如今,办公室职员通常要花费数小时来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更不用说处理语音信箱、传真和其他信息了。电子邮件最初是上帝的恩赐,现在却更像是一个诅咒,特别是对于那些收件箱里每天都充斥着“仅供参考”的信息和其他信息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1997年,作家戴维·申克(Dawid Shenk)发现“信息过剩使人压力增大,思维更容易形成缺陷”。“我们每天经历的信息爆炸只会缩小我们的注意范围,让我们对所有事情都麻木不仁,只要它不突然冒出来扼住我们的喉咙,我们都一视同仁地麻木对待。”申克这样总结说。

同时拥有两个情妇不一定比只有一个好,吃两顿午饭也不一定比只吃一顿好。但是信息却被认为不符合这个定律。你拥有的信息越多,你就应该越富有、越聪明。话虽这么说,但是2001年的人并不比信息时代来临之前的人聪明多少。2001年的电影似乎并不比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电影更精彩,艺术越来越怪诞了,《国际先驱论坛报》上的社论还是一样的不知所云,投资者的决策也越来越荒谬了。不仅如此,市场似乎更反常了,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宣扬信息时代的好处时,获得最大收益的却是那些无知的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