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潜伏的“吸血鬼公司”

末日经济 作者:(美)威廉·波纳


问题是,在泡沫经济的后期,企业利润的萎缩导致它们无法还清债务。当资产(以股票或房地产的形式出现)偿还贷款的能力越来越弱时,整个经济开始遭受损失。资本支出、就业率以及消费支出都开始下降。

不可否认,美国的银行贷款不像日本那样严重,日本企业债务中的60%是银行贷款。相反,美国的企业债务多数来自资本市场,因而,乐观主义者认为,这更容易也会更快受到市场影响。(仅安然公司、世界通信公司、虹天软件公司、泰科公司以及国际联合电脑公司这五巨头的财产清算就勾销了企业总债务中的近0。5万亿美元。)

在日本,让这些幻觉继续下去的欲望无法压制。那些本该倒闭的企业依赖宽松信贷继续存活着。“僵尸企业”仍在耗费资源-仍旧在向工人支付工资,只不过花的钱都是借来的。举例来说,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2001年亏损了20亿美元,但是,它拒绝裁员,旗下13万员工一个都不裁。企业的生存在日本不是难事,低利率和慷慨的信贷政策让企业存活更容易。

在日本,企业贷款不仅是容易的,而且几乎是强制性的。政府、银行家和企业相互支持,即使看起来它们各自的利益是矛盾的。日本政府通过央行把利率调到微乎其微,因此市场上有很多资金可用。而银行家则进一步保证那些无力偿付的客户可以得到这些资金。我们可以从一件小事中窥一斑而知全豹。日本新生银行由纽约的利浦伍德控股公司拥有,政府监管者要求该银行贷款给消费者,否则它的审核就不能通过。不管需要与否,企业都要贷款,为的是表达自己在合作上的积极态度。这种借贷氛围让那些“吸血鬼公司”得以继续生存。通过让企业得到资金的做法,日本当局希望快速终结经济衰退现象,但没想到,他们这种做法反而让经济衰退持续的时间更长了,差点让衰退成为永恒。

在美国,专家拒绝承认经济低迷现象的存在。“我们这里没有一个‘僵尸企业’。”某个专家这样表示。在资本主义传说的美国版本中,市场将一个树桩插进奄奄一息的“吸血鬼公司”的心脏,把拥有股权的市民从与这些黑暗魔鬼相对抗的恐怖中拯救出来。

然而,赫氏资金管理公司的迈克尔·路易特(Michael Lewit)却认为,神话是来自现实的一声遥远的啼哭。“美国经济正被潜伏的‘吸血鬼公司’盯梢”。在2002年10月15日出版的《HCM软件市场行情通报》中,路易特说:“那些‘吸血鬼公司’对于债权人来说是真的死了,但是对于竞争对手来说,它们不仅活着,还能给人带来威胁。”路易特指出,世界通信公司、威廉姆通信公司以及环球电讯公司虽然已经申请破产,但是它们“仍以那些还具有偿付能力的竞争对手为美味佳肴”。

事实上,数十年来美国航空业一直如此。“东方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大陆航空公司、布兰尼夫航空公司以及其他一些航空公司,”路易特表示,“能从破产中冒出来(有时还不止一次),它们尽情地吞食美利坚航空公司、联合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以及西北航空公司等公司的血肉之躯。由于这些‘吸血鬼公司’能够在地球上行走,已经耗尽的生命却仍然存在着,所以它们能从破产中冒出来,制造出更多的同类;它们肆意破坏着所在产业的成本结构以及竞争平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