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8.即将来临的雪崩(1)

末日经济 作者:(美)威廉·波纳


幻觉不断堆积,迟早,它们肯定会坍塌下来。

就如高山上的积雪,各个央行推出的新钱也在不断堆积。2009年5月底,世界各大央行都启动了它们的造雪机。美联储被授权“印刷”1。75万亿美元新货币用来购买国债。英格兰银行开始了它自己的项目-价值750亿英镑。甚至连瑞士也在印钱-它的货币供应如此之多,每年的增长幅度达到30%。此外,欧洲央行也宣布将开始印钱以购买企业债券。

我们知道,这种举措被称为“定量宽松”-这是央行对于这种欺骗行为的美化。它们用电子手段造出来的钱购买债券,这些钱其实就是为这一特定目的造出来的。轻念一声咒语,“钱”便出现了。

美国联邦政府计划向城市和农场提供流动性。但是截至目前,只有很少的钱发放到下面。金融领域的上游遭遇了严寒天气,资金全部被冻结在那里。央行拨了数万亿美元,但是未见任何松动……资金停在那里等待春天的到来。

政府的“假钱”对于真钱的模仿惟妙惟肖,我们难以辨别。但是所有的钱都有一个问题:它像一个喜怒无常、不可靠的女朋友。前一分钟,她紧跟潮流;下一分钟,她又变得傻傻的;再下一分钟,她又会给你个冷脸。

根据相关理论,某种东西的供应量增加,会直接导致它的价格下跌。当然,其他东西的数量保持不变。尽管遭遇了信用崩溃、银行业冻结以及经济衰退,美国的货币供应按照M1指数来衡量,实际上仍在以每年14%的速度增加。但是,消费品价格未能跟上。最新的报告显示,2009年春的消费品价格实际上出现了轻微的下滑。

结果证明,要引起通货膨胀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容易,而控制通货膨胀可能更加困难。光控制货币数量还不够,你还要控制它的行为。货币根据经济的温度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在正常的温度下,货币自由地流动,浇灌着经济。当温度过高时,它便会蒸发,制造出气体泡泡,就像泡沫时代的那些泡泡一样。而当温度下降时,货币躲在钱包和银行账户里瑟瑟发抖,不愿在严寒中抛头露面。经济学家用货币流通速度来描述货币流动的放大效应。如果同一张美元一天内出现在三个不同的地方,这就像是货币供应增长了三倍。而在冻结的状态下,货币供应相当于戛然而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