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在烈日下挥汗,好朋友在树荫下中暑——窦骁

金陵十三钗:我们一起走过 作者:《金陵十三钗》剧组


几个小时的车程后终于到达了一个叫溧水的地方。我好奇地看着四周,直等到夜幕降临,大队人马才开始陆续抵达。我忙得不亦乐乎,跟我熟悉的各路人马打着招呼,拥抱、欢笑。我被叫到一个房间,久违的张导就坐在那里指挥“抗战”,再次见到导演让我感到既兴奋又亲切。

到达溧水的当天晚上,导演就给我们“士兵”开会,次日我们便开始了密集的军训,包括军姿、列队、跑步、持枪等,大家随着教官的口令认真地做每一个分解动作。夜幕降临,副导演带我们观看有关战争的影像资料,并发给每人一套当时的战况记录。我们还传看了当时的军需品以及战时日记。军训下来,我们集体讨论突发状况及中弹后的反应,并将讨论的不同状况即时表演出来、拍摄下来,以求达到最逼真的效果。

一周紧张的训练下来,我们基本上达到了一个军人的形体素质要求。

我们十五个“国军战士”被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敢死队,序列号一至八,我在其中。目标是狙击日军一个营的兵力,并炸掉三辆敌军坦克。战术是声东击西,形成一个纵队,前面七人用身体掩护第八个(我)渐渐前进,靠近日军坦克盲点,将其炸毁。日军坦克上的机枪子弹可穿透三个士兵的身体,前面的人为了让自己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挡住敌人的枪弹,将自己身体前后的背包都浸了水,增大枪弹射入时的阻力,以降低后面战友的伤亡。短暂的密集训练后,我们即被送到了“战场”。我们被眼前的一切所震撼:硝烟滚滚、枪炮声隆、坦克横行、残垣断壁、尸横满街……瞬间即被带入了那个血与火的岁月,我们也在导演的指示下进入了“誓与城池共存亡”的状态。

此次负责烟火的是世界顶级的威廉姆斯团队。他们曾经打造了《兄弟连》《太平洋战争》《拯救大兵瑞恩》等多部享誉世界的作品。这个团队里的成员个个性格突出,他们的共同爱好是在闲暇之余在片场放风筝。但工作起来,态度极为认真。我们每人身上有10~15个爆炸点,由一个电极板遥控。子弹在射入身体时入孔小,出孔大,并伴有血肉绽开的效果。但须避开静电及无线设备。有次一个同伴不小心引爆了身上所有的炸点,重新安装一件预设炸点的衣服就需四个小时。

为表现殊死抵抗、疲惫顽强的士兵形象,每次“上阵”前,先到化妆室,几乎是用喷枪将黑灰色的物质喷在脸上,再涂上黑芝麻糊及熬制的糖浆,足以乱真的伤疤、血污,黏黏糊糊涂得满头满脸。

营造战场硝烟的时候,既要尽量减少对片场人员的伤害,又要考虑到环保,特效团队使用了雾化可食用油及燃烧的咖啡豆,并将烟雾管道预设在场景的周围,以控制烟火的方向,达到最佳效果。

我们的掩体周围布满了炸点,特效师特别提醒我们如何避开它们。有的场景炸点离人仅有二十厘米,须准确判断方可避免失误。有次为躲避子弹,我差点坐到身后的明火堆上。

我们使用的枪弹有火药而无弹头,击发后弹出的弹壳仍然很烫。一次连续击发后,一个滚烫的弹壳落入了身旁战友的贴身衣服内,我听到他疼得大叫。

夏日的溧水烈日炎炎,我们穿着厚厚的军装,棉背心、绑腿,加上钢盔、步枪、手榴弹……全副武装外,还有在我们身上设置的十几个遥控炸点、血浆包等。烈日下,一拍就是几个小时,汗水和内衣浸泡成一团,身体温度达五十多摄氏度,受煎熬程度可想而知。为防止中暑,急救车就在现场待命。藿香正气水几乎都被当成了饮料,当听到导演喊停,大家瞬间疯狂地扑向各种冷饮和西瓜。瓜汁、汗水、饮料顺着身体往下流……我竟然都挺过来了。不可思议的是,我的好友去片场探班,坐在树荫下,喝着饮料,看着我们“冲锋陷阵”,居然中暑了!现场的急救人员好一通忙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