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信赢得好人生(2)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则 作者:冠诚


海伦·凯勒在《我的一生》一书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位年轻的复明者,没有多少“教学经验”,将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到一位全聋全哑的小女孩身上——先通过潜意识的沟通,靠着身体的接触,在她心中点亮了一盏希望的明灯。接着,自信与自爱在小海伦的心里产生,使她从痛苦的孤独地狱中脱身出来,通过自我奋发,将潜意识里的无限能量发挥出来,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并最终走向光明。

海伦曾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没其他人,可以感觉到我当时的喜悦吧。”一个既聋又哑且盲的少女初次领悟到语言时的喜悦,那种令人感动的情景,实在难以笔述。

海伦凭着触觉,用指尖代替眼和耳,终于学会了与外界沟通。海伦10岁时,她的名字就已传遍全美,成为残疾人士的模范——一位真正的强者。

1893年5月8日,贝尔博士成立了著名的国际聋人教育基金会,而为会址奠基的正是13岁的小海伦。这是海伦最开心的一天,也是贝尔博士值得纪念的一天。

海伦如饥似渴地接受教育,并获得了超过常人的知识,顺利地进入了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她说出的第一句话是:“我已经不是哑巴了!”她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接受大学教育的聋哑人,为残疾人树立了榜样。

海伦不仅学会了说话,而且还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写作。她的触觉很敏锐,甚至可以把手放在对方嘴唇上来感知对方在说什么。她把手放在乐器的木质部分,就能“鉴赏”音乐。

海伦的事迹在全世界引起了震惊和赞叹,被《大英百科全书》称为残疾人中最有成就的代表人物。她大学毕业那年,人们在圣路易博览会上设立了“海伦·凯勒日”。她始终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凭着坚强的信念,她终于战胜了自己,体现了自身的价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海伦·凯勒在欧洲、亚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讲,以唤起社会对身体残疾者的重视。

只有懂得“信任”自己“心灵”的人,才能理解生命的价值。海伦·凯勒用自己的行动证实了这一点,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

希尔在评价海伦时说:“自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号催化剂,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就会运用这种力量,把它变为精神力量,再转为行动。”

马克·吐温评价她说:“19世纪中,最值得人们纪念的人是拿破仑和海伦·凯勒。”自信是点燃生命的明灯,一个人没有自信,只能脆弱地活着;充满信心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才是命运的主人。

有位成功学家鼓励人们这样建立自信:在做事之前,大喊50遍“我成功,因为我自信”。这确实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因为只要相信自己,即使追求的目标难如移山倒海,但终有成功的一天。信心是一种最坚强的内在力量,它能够帮助你度过最艰难困苦的时期,直到曙光最终出现。信心从未令人失望,它会使人发现自身的价值和潜能,取得成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天下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都有某方面的不足,无论是有生理缺陷还是心理缺陷,能否正视自己的缺陷和不足,而且不被它削弱自信,却是强者和弱者的区别。罗斯福是个残疾人,又是一个强者。1962年,美国历史学会组织美国历史学家投票,选出了五位最伟大的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排名第三,仅居于亚伯拉罕·林肯和乔治·华盛顿之后,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连任四届、主持白宫时间最长的总统。他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大的一位美国人,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能够扭转乾坤的巨人之一。

战国时期的钟离春,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丑女,也是齐国的王后。她虽然模样难看,却学识渊博、有才有德。当时,执政的齐宣王政治腐败、国事昏暗、性情暴躁、喜欢吹捧。钟离春为了拯救国家,冒着杀头的危险当面一条条地陈述齐宣王的劣迹,并指出若再不悬崖勒马就会城破国亡。齐宣王听后大为震惊,把钟离春看成是自己的一面宝镜。自古有言:娶妻娶贤。他认为,有贤妻辅佐,自己的事业才会蒸蒸日上,正所谓“妻贤夫才贵”。就这样,这个身边美女如云的国王,把钟离春封为王后。钟离春的美不在外表,她的美源于知识、源于自信。只要矢志不渝地相信自己,任何一个人都能赢得人生的辉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