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随机应变才能把握机遇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则 作者:冠诚


随机应变的意思浅显易懂,但应用起来却并非轻而易举,因为这需要具备丰富的学识、敏锐的洞察力,能及时捕捉各方面的信息,正确展望形势发展,从而审时度势,果断决策。

清朝末年,重庆商人刘继陶赶往川北收购桐油,途中因事耽搁,迟到一步。尚未制成的桐油,早被各地蜂拥而至的油商抢购一空。刘继陶了解到当年当地桐籽大丰收,桐油的产量也将大大超过往年,桐油上市后油篓子也将变成俏货,而当地的竹篾货源却比往年减少了许多。于是,他果断地决定改变原来的计划,将原来用做购买桐油的钱全部用来购买油篓子。天一亮,他便派出手下全部伙计四面出击,用现金订购当地所有的油篓货源。不久,桐油开始大量上市,那些手中拥有大量桐油的油商们却为购不到用于装运的油篓而万分焦急。万般无奈之下,他们只好以高价向垄断油篓货源的刘继陶购买。

重新设想一下,如果是我们,结果会怎样呢?我想,大多数人会因为没有订购到桐油而灰心丧气,打道回府。当时遇到同样情况的许多商人也确实选择了我们设想的道路,但刘继陶却能面对不利局面随机应变。随机应变是一项综合素质,一旦对它使用自如,就能在各个领域驾驭风云,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

享有“万能博士”美誉的哈默出生于美国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就显示出极高的经商天赋。他18岁时接管了父亲经营的濒临破产的制药厂,通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其扭亏为盈,因而名声大噪。当时,他正在哥伦比亚医学院就读,成为全美唯一的百万富翁大学生。

1921年,苏联正流行瘟疫,饥荒严重。这个消息被哈默知道后,他便毅然放弃当医生的机会,赴苏联做一次人道主义者。他带领一所流动医院,包括一辆救护车和大批药品,长途跋涉,历尽艰辛,抵达莫斯科,将带去的价值10万美元的医疗设备无偿赠给苏联人民。

就是在这次活动中,他发现了一个发财的好机会,使他从人道主义者变为沟通东西方的商人。他来到乌拉尔山地区时,看到饿殍遍野,令人毛骨悚然。然而,白金、绿宝石应有尽有,各种矿产和毛皮也堆积如山。“为什么不出口这些东西去换粮食呢,当时的美国粮食大丰收,价格大跌。”善于理财的哈默突发奇想,他马上向当地的苏维埃政府提出了这条建议,愿意以赊销的方式提供给苏联价值100万美元的小麦。

消息传到莫斯科,列宁一方面对哈默的胆识表示赏识,另一方面果断改变了过去对待西方国家的贸易态度,并顶住了当时党内“宁可饿死也不卖国”的“左”倾思潮的压力,很快发出指示让外贸部门确认这笔贸易。哈默立即打电报给他在美国的哥哥哈里,带来100万蒲耳小麦,并从苏联拉走了价值100万美元的毛皮和一吨西方早已绝迹的上等鱼子酱。粮食解决了苏联的饥荒,哈默也从此开了苏联对美国贸易开放的先河。但世事无常,1929年,苏联实行企业国有化,取消租让制,哈默的企业被政府收购。他只好带着无限遗憾携妻离开苏联,回到美国。

回到纽约后,正赶上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他的生意很不景气,真可谓生不逢时。但是,哈默总能随机应变搞经营。正像他自己所说:“我并不常常回忆过去的好事,而总想着现在和将来要干些什么。”正是因为他能面对现实,才能不断抓住机遇、创造机会。这一回,他又灵机一动,将他在苏联收购的古董和艺术品拿到各大商场展览。在对路易斯一家公司展销的第一个星期,展厅平均每天接待2 000人,收入高达几十万美元。

接着,哈默又在各大城市举办了23次展销,他的艺术品买卖就像旅行的马戏团一样令人眼花缭乱,掀起一次又一次艺术品拍卖的高潮。他还先后在纽约和洛杉矶办起艺术馆,一面展览一面从事文物买卖。由于这些艺术品非常名贵,他的艺术馆轰动一时。在短短三年间,哈默又成了一个古董商。他还专门撰写了一本书,题为《罗曼诺夫王朝珍宝寻觅记》,因而成为杰出的文物专家。此后,他还当过牧场主、企业家,都非常成功,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令全美国人都目瞪口呆、羡慕不已。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