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作是21世纪生存的有力武器(1)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成功法则 作者:冠诚


每个人都知道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拧成一股绳,才能产生无比强大的能量,帮助自己获得一个人无法取得的成就。邱虹云、王科、李益斌、徐中正是凭这股合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了成功。

22岁的邱虹云主要负责产品开发,策划、营销、公关都是王科他们的事。他因喜欢搞科研发明而被老师和同学视为“发明天才”。他是在1997年寒假期间着手研制现在成为公司唯一产品的科学发明的。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之后,他终于拿出了样品。由于这一发明,他决定参加学校的“挑战杯”发明大赛。之后,他又准备参加清华大学举办的创业大赛。同年4月,邱虹云与王科等组成创业团队,他们的产品在大赛上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并荣获大赛第一名,成为清华参加全国创业大赛的五个项目之一。在王科等人的鼓动下,邱虹云决定自行开发研制这个产品,大家一起创业办公司,共同把它推向市场。

王科是清华大学自动化四年级学生,英语非常好,从大三起就先后在麦肯锡管理公司、法国巴黎国民银行等20多家公司实习或工作过。在此期间,他有不少机会可以出国或进入外企工作,但自己创业的念头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邱虹云的发明给他提供了灵感和契机。父母非常支持他的想法,在投资资金没有落实的情况下,给他寄来了一笔钱,这笔钱成了他们开始共同创建视美乐公司的重要资金来源。5月底,他拿到了营业执照,自己当了老板。

24岁的李益斌是在新东方上学而认识王科的。王科在那里教GRE,是李益斌的老师。李益斌曾在很多公司干过,并曾在加拿大一家公司从普通职员干到办公室主任。王科很欣赏他在财务方面的能力及他的为人,所以力邀李益斌加盟。

爱激动的李益斌用一句话形容他和王科的关系,他说:“是狮子应该站在狮子的行列。”以他对王科的了解,他非常愿意加入王科的创业团队。

徐中是清华大学96级MBA班班长,29岁,曾在一家规模很大的公司担任过团委书记,有5年的工作经验。进入清华后,他又曾在一些大公司工作过。王科很看重徐中的工商管理知识背景和他的工作经验,而且认为徐中的“能量很大”。

徐中加入王科的创业团队很偶然。在一次创业大赛时,徐中是一个参赛团队的顾问,王科对其印象很深。通过这次大赛的接触,双方逐渐熟悉起来。

1997年4月的一天,正为邱虹云的产品激动着的王科在食堂遇到徐中。王科希望徐中给他推荐一个人,结果徐中毛遂自荐。当下,两个人就拟订了一个方案。晚上,王科带徐中去看产品。看完产品,徐中说:“我当即做出决定,要全身心地去做这件事。”他和王科共同决定选择风险投资方式来做这件事,他们希望自己至少也能像张朝阳的搜狐公司那样成功。

王科意外得到人才,很兴奋,他说:“我这个人冲劲比较足,但容易头脑发昏,而徐中社会经验非常丰富,比我沉稳。我们在一起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学习。”

后来的事情很具体、很琐碎、很累人,跑执照、搞市场调查、写商业计划、跟投资管理公司打交道、跟投资方谈判合作事宜,选择产品生产厂家、选择零部件、选择专家和校内外人才都由徐中完成。王科看到,徐中确实是把全身心投入进去了。

他们各有所长,各司其职。邱虹云负责技术攻关,王科具有很强的管理能力。李益斌、徐中用王科的话来说,是视美乐的两大设计师,视美乐缺少他们哪位都不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