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真诚的友谊是宝贵的财富

年轻人一定要懂得的人生规划 作者:冠诚


真正的友情是我们宝贵的财富,为了友情,我们甚至可以放弃生命,这就是朋友的力量。哲人霍姆曾经说过:“为朋友死并不难,难在有一个值得为之而死的朋友。”

的确,人不能没有朋友,没有朋友的日子是难过的。但是,芸芸众生谁为友,还需要慎重选择。一个拥有真正朋友的人,比百万富翁或亿万富翁更富有——即使更多的金钱也不能改变这一事实。

这是发生在越南的一个故事。

一个小村庄的孤儿院被几发迫击炮弹击中。一名儿童当场被炸死,有一个8岁的小姑娘受伤了。村人向附近的小镇要求紧急医护救援。终于,美国海军的一名医生和护士带着救护用品赶到。

经过查看,需要马上抢救,首先要输血,但得有一个与她血型相同的献血者。经过验血,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可以给她输血。

医生和护士都不懂越南语,他们很艰难地与孩子们交流着。每个孩子都迷惑地望着他们。过了一会儿,一只小手缓慢而颤抖地举了起来,但忽然又放下了,然后又一次举起来。

“我们将非常感谢你,你的同伴也会非常感谢你的。”护士用英语说。

在输血过程中,小男孩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过了一会儿,他忽然抽泣了一下,全身颤抖。

“疼吗?”医生问道。他摇摇头,但一会儿,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医生觉得有点不对头。就在此刻,一名越南护士赶来援助。她看到这一情况,与小男快速交流了几句。顷刻之后,男孩子停止了哭泣,脸上浮现出释然的表情。

越南护士轻声对两位美国人说:“他误会了你们的意思,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他以为你们让他把所有的鲜血都输给那个小姑娘。”

“但是,他为什么还愿意这样做呢?”海军护士问。

越南护士也询问这个小男孩。男孩回答说:“她是我的朋友。”

为朋友而牺牲,为友谊而奉献一切,除了感动,留给我们的只有思考:我们为朋友做了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两句话关怀,朋友就已知足。当然,那话里包含着的是一颗真爱的心。

一个人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自己的思想、品德、情操、学识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贤则聪,近愚则聩。”古代名人很重视对朋友的选择。孔子曰:“君子慎取友也。”也有人说:“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品德高尚的人历来受人推崇,也是人们愿意结交的对象。而品德低劣的人,却常常被人所鄙视,极少有人愿与之结交,当然也不排除“臭味相投”的“朋友”。实际上,每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们交朋友时总是有所选择的,他们择友总是有自己的标准。明代学者苏竣把朋友分为“畏友、密友、昵友、贼友”四类,如此划分便可明白:畏友、密友可以知心、交心,互相帮助并患难与共,是值得深交的。那些互相吹捧的酒肉昵友,则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利则来,无利则去,还有乘人之危损人利己的贼友,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结交的。

都说朋友志同道合、情趣相投,这可以作为择友的一个标准。志向不同,情趣有变,友谊是不可能长久的,早晚会分道扬镳。

“管宁割席”的典故就是个例子,管宁勤于读书做学问,而华歆则热衷于官场名利。两人缺乏做朋友的共同思想基础,割席而坐是可以理解的。人类普遍存在着一种“趋同”的心理现象。有一个心理学实验说明了这个现象。心理学家让十几个素不相识的人待在一间屋里,不与外界交往,只让这些人相处。几天后发现,有共同爱好和追求者大多成了朋友,而没有共同爱好和追求者则形同路人。

选择朋友要选品德高尚、心胸宽广者为宜。孔子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墨子有更形象的比喻,他把择友比作染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而已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也许你说自己“抗腐性”强,那为什么不“择善而从之”,反而自讨苦吃呢?与高尚的人在一起,你也会感染上他的气质,何乐而不为呢?

“朋友多了路好走”,好朋友越多,我们受益越多。学无止境,学问再大的人也有不懂的东西。孔子还谦虚地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圣人尚且如此,我们在结交朋友时,也应可尽量选择有学识的人,忘年交存在的原因也许正在于此吧。当然,对朋友也不能求全责备,自己本来就是不完美的,朋友又是双向的。如果人人都要求结交比自己有学问的人为友,那么到头来只能是谁也没有朋友。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朋友相交贵在有所补益,有所予有所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交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