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1阅读一本新书前的准备工作(3)

超级快速阅读 作者:(德)克里斯蒂安·格吕宁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缘脑是严格依照既定的模式来完成工作的。只要成功过一次,就相当于获得了长期的通行证,因为心理上的积极反应对人类生存来说无疑是不可或缺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一直墨守成规,始终遵循既定的工作与学习模式,那么我们就永远学不到新知识,无法取得进步。我相信,每个人都曾经体验过改变有多么难。因此,每个人其实都在时刻与自己的习惯作斗争,试图挣脱惯性的束缚。回到学习的话题上来,缘脑的这种工作原理会使得我们越来越抗拒学习。小时候在学校里的种种不愉快经历已经让许多人在潜意识中把学习和消极情绪联系在一起了,这使得我们的缘脑在接收到新信息时,自动屏蔽了许多至关重要的内容,加大了我们工作与学习的难度。

每一种新的学习技巧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因此这些技巧对于缘脑来说无一例外都是一种挑战。不管我们至今惯用的学习方法多么低效,缘脑都会固执地认为:反正我一直都是用这种方式学习和思考的,而且我至今都活得好好的,因此自然没有必要冒险去改变。这个逻辑听上去或许有点滑稽,但却十分直观地体现了缘脑的工作模式,它并不懂得我们要尝试学习的新方法是百益而无一害的。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比如遇到老虎,这种过滤机制确实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让我们停止无谓的思考,直接作出本能的反应,要不就冲上去制伏眼前这只老虎,要不就撒腿逃跑。如果没有这种过滤机制,我们的大脑就会不由自主地胡思乱想:“如果我心平气和地跟这个‘大猫’谈一谈,说不定它就不想吃我了。哦,对了!我还可以把刚采的果子给它吃,说不定它以后就改吃素了呢……”

虽然新的学习技巧能够让我们学得更快、更好、更轻松,进而将学习所引发的情绪从消极转为积极,但首先我们必须说服自己的缘脑。所以,在起步的时候,困难始终是难免的,难怪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本书中介绍的方法才显得格外有效。我们在进行记忆力训练的时候,就会体验到这种情绪的转变。只要我们亲身体会到新的行为模式对自己有益无害,缘脑就会作出相应的反应,逐渐将这种新习惯定位为积极情绪的催化剂。这样一来,它就会转而支持这种新习惯的发展,而非总是屏蔽了。随着练习次数的增多,原有习惯将会逐渐改变其原有的方向,新的行为模式就会轻而易举地融入其中了。

在学习流程的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用同样的方法赢得缘脑的支持。其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先前提到的宏观定位。只要我们找到一个明确的定位,而不是毫无目的、杂乱无章地向大脑输入信息,缘脑对信息的反应就会马上变得更平和,不那么容易反感。

想象一下,你是一个法律系的学生,想要了解一下司法考试里夫妻二人共同订立遗嘱的具体法律法规。于是,你从图书馆借来了一本关于继承法的专业教科书。那么,根据“视觉阅读”的规则,你第一步的任务就是要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国家司法考试的考点,以便下一步在教科书上找到继承法的相关内容。

接下来,你要翻开教科书,从目录中提炼出继承法这一特定法律领域的大致知识结构。当然,民法法典中关于继承法的内容也会对你的整体思考有所帮助。图1–6就是我根据这部分内容总结出的视觉卡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