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国的中央银行Ⅳ:联邦储备体系(2)

银行的秘密:揭开美联储的神秘面纱(第2版) 作者:(美)莫瑞·罗斯巴德


 

16.2美联储的信用扩张政策

美联储具有信用膨胀倾向的组织结构,无疑为通货膨胀政策提供了舞台。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总是由特定的人完成,所以我们必须审视联邦储备体系建立后的控制集团,及其执行货币扩张政策的动机和流程。通常情况下,银行,特别是那些大银行,把联邦政府作为其实现垄断和信用扩张的工具。但是具体细节如何?哪些银行能做到这些?

联邦储备法案通过之后,班杰明·斯特朗(Benjamin Strong)于1914年被威尔逊总统任命为联储体系中最有权力的职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

行长,242他很快借助这个职位“权倾朝野”——他可以独自决定联储政策,而不需要向华盛顿的联储理事会咨询,有的决策甚至完全违背后者意愿。斯特朗从1914年到1928年去世前一直占据着这一位置。

斯特朗在任期间一直致力于推行信用扩张政策,最初是在一战期间,后来是在银行准备金疯狂扩张的20世纪20年代早期,以及1924年和1927年。在20世纪20年代,尽管批发物价指数并未上涨,但也没有因资本投资、生产力及商品供给的增长而下降。其时,由美联储推动的货币和信用扩张使物价人为高企,并且导致资本品、建筑业以及股票、不动产等主要资本市场投资过度,出现了不健康的繁荣。直到斯特朗去世,货币扩张的势头才结束。这时繁荣终结,衰退开始,并在胡佛和罗斯福总统的大规模干预下,演变成长期的经济萧条。

但是,斯特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又为什么采取这些信用扩张政策,最终导致灾难性结局?首先必须理解一点,像其他官僚和政治家一样,他并不是在1914年才突然达到权力巅峰的。上任前,他是纽约摩根银行家信托银行(一家由摩根家族创建的致力于信托行业的银行)行长。他本想拒绝出任这一高级职务,后来被两位密友所说服。这两位密友是摩根公司的两位合伙人——亨利·P.戴维森(Henry P. Davison)和德怀特·莫罗(Dwight Morrow)。摩根公司的另外一位合伙人托马斯·W.拉蒙特(Thomas W. Lamont)也是斯特朗的好友,也参与了说服斯特朗的工作。斯特朗还是伊莱修·鲁特(Elihu Root)的老朋友,鲁特是一名政治家和华尔街律师,长期与摩根公司有交往,并担任摩根本人的私人律师。

说斯特朗是摩根的代言人,其信用扩张政策与摩根利益一致毫不为过。243如果没有美联储的扩张性行为,美国或许就不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摩根家族从1914年开始就支持协约国。摩根是英格兰银行的财政代理人,并且垄断了一战期间英国和法国在美国发行债券的承销业务。不仅如此,摩根公司还为向协约国出口军需用品和武器的军工厂提供资金支持。

摩根的铁路建设在当时陷入严重财务危机。1914年,摩根集团投资4亿美元的纽黑文铁路公司倒闭。摩根集团自20世纪初以来,将大量精力倾注于铁路建设,在产业金融方面发展缓慢,导致其在投资银行领域的主导地位逐渐丧失。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摩根带来了发财的机遇,摩根集团的繁荣与协约国密不可分。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摩根的合伙人在美国国内如此热衷于亲英法的宣传,并且强烈要求美国作为协约国的一员参战。亨利·E.戴维森(Henry E. Davison)在1915年成立了海岸空中巡逻队;摩根的两位合伙人,威拉德·斯特雷特(Willard Straight)和罗伯特·培根(Robert Bacon)带头在纽约普拉茨堡组织商人训练营,以推动全国征兵。鲁特和摩根本人极力向美国政府施压,要求美国参加协约国。而且,威尔逊总统身边也都是摩根的人。他的女婿——财政部部长威廉·G.麦卡杜(William G. McAdoo),被摩根财团拯救于金融破产。威尔逊的神秘且有权势的外交政策顾问,爱德华·M.豪斯(Edward M. House)上校,与摩根在得克萨斯州的铁路有关联。麦卡杜写信给威尔逊说,向协约国出口战争品将给美国带来“巨大繁荣”,因此,给协约国贷款以支持这些国家购买美国出口商品就变得有必要。关于摩根集团在推动威尔逊政府参战中所起作用可以参见Charles Callan Tansill, America Goes to War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 1938), chaps. II—IV。

244斯特朗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实行信用扩张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英国从灾难性的通货膨胀中解脱出来。一战期间,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因为应付战争开支而被迫放弃金本位制,转而大力实施信用膨胀政策。即使美国的参战时间只有其他战争国的一半,它实际上也在战争期间暂停了金本位制。

战后,作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且控制着国际联盟经济金融政策的英国,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那就是恢复金本位制并且大幅高估英镑币值。英国想重新获得在金本位制下曾拥有的声望和地位,但同时又不想付出相应的代价,即实施稳健的非扩张性货币政策。英国固执地坚持1英镑兑 4.86 美元的战前汇率平价,远远高于战后由于通货膨胀而贬值的英镑的实际价值。战后,英镑在外汇市场下降到3.40美元。但是,一心想以4.86美元的平价重建金本位制的英国,在1922年热那亚会议上说服其他欧洲国家回归虚假的金汇兑本位制,这并非真正的金本位制。每个国家要将准备金以英镑的形式储存在伦敦,再由伦敦将英磅兑现成黄金,而各国的纸币不能直接兑付为黄金。这样,其他国家的货币处于以英镑为基础的金字塔上端,而英镑本身在整个20世纪20年代都处于快速贬值之中。如此,英国就可以大量印刷英镑,而无需担心不断累积的英镑要兑换成黄金。

被高估的英镑对英国的出口市场形成巨大冲击,使得英国经济在20世纪20年代逐渐步入萧条。英国本来可以通过大规模的信用紧缩,来降低物价水平以增强出口商品竞争力最终摆脱“经济萧条”困境。但是英国喜欢扩张而非紧缩,所以,它炮制了金汇兑本位制,245回归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而不是金币本位制。因此,实际上只有大商人能将纸币或存款兑换成黄金。另外,英国还劝导其他欧洲国家也高估本国货币(相对黄金),从而抑制它们对英国出口并刺激它们从英国进口。

然而几年过后,其他国家账户中的英镑余额大量累积,一时间积重难返,导致在20世纪20年代草草建立起来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始瓦解。英国对其他欧洲国家占有一定优势,能够施压或者强迫它们加入热那亚体系。但是,这一套对美国并不适用。这个国家太过强大,非英国所能控制。英国20世纪20年代的信用膨胀政策最失策也是最危险之处在于国内黄金不断流入美国,随后不得不被迫采取紧缩政策,自食其果。

对于英国来说,似乎唯一的希望就是说服美国也大肆进行货币扩张,实行信用膨胀政策,这样它就不会再向美国输出大量黄金了。这个说服工作由英格兰银行行长、热那亚体系的创立者蒙塔古·诺曼(Montagu Norman)出色完成。诺曼和斯特朗有很深的交情,他定期远渡重洋到美国与斯特朗秘密会晤,地点对外界都是保密的。斯特朗同意在美国实行信用膨胀,以此来“帮助英国”。所有这些磋商都没有向华盛顿的联储理事会报告。另外,斯特朗还和诺曼通过每周一次越洋电话保持密切联系。斯特朗在1928年向他的助手承认:“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我们正在为帮助其他国家回归稳健的金融和货币基础而受惩罚。”这里指的就是帮助英国维持虚伪的和信用扩张的金本位制。O. Ernest Moore to Sir Arthur Salter, May 25, 1928,引自Rothbard, America's Great Depression, p. 143。1926年秋天,一位重要的银行家承认,斯特朗的廉价货币政策会带来恶果,但他同时却宣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这是我们为帮助欧洲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参见H. Parker Willis, “The Failure of the Federal Reserve,” North American Review (1929): 553。

246斯特朗为什么这么做呢?他为什么会让诺曼牵着鼻子走,并且执行一项并不稳健的政策以支持英国摇摇欲坠的货币体系?一些经济史学家推测,诺曼对这个纽约人施加了近乎魔幻的斯文加利式斯文加利:一个阴险的匈牙利音乐家,他用催眠术控制了年轻貌美的特里尔碧,使她成为一位出色的歌唱家,在他因心脏病猝死后,她旋即失去歌喉。——译者注的个人影响。而实际上,只要探寻一下这两个中央银行领导者之间的摩根纽带,就能作出更加可信的推理。摩根公司是英格兰银行和英国政府的财务代理人。诺曼本人与纽约国际银行家有着长时间的私人联系。他年轻的时候在布朗兄弟公司的纽约办事处工作了数年,而且是布朗—席普利公司旗下的伦敦投资银行公司的前合伙人。诺曼的祖父就是布朗—席普利公司和布朗兄弟公司的合伙人。一切昭然:真正使两人狼狈为奸的是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