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难以糊口的悲惨现实(1)

糊口 作者:(韩)尹翰吉


习惯了“退而求其次”

胜利的结果固然重要,但能让我真心感到快乐的却是埋头工作的那些瞬间。

——菲尔·杰克逊(美国篮球教练)

我小时候也和其他人一样,有缤纷的梦想,比如当一名科学家、作家、歌手、画家等等。但是这都只是些模糊不清的形态,并没有一个具体的目标。时间匆匆流逝而去,直到我无奈结束了自己平凡的学生时代,也没能最终确定下来一个具体的目标。大人们总是说“等你大学毕业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现在才知道,这句一直被我奉为真理的话居然是谬论。——当然,我现在并没有责怪他们的意思。

我天真地相信了大人们的这句话。但对于未来,我还是只有茫然的期待和憧憬,并没有想到要确定一个具体的计划,仅仅是沉浸在一片模糊的自我之中。

这种“模糊”导致了什么结果呢?一句话来说,就是我过上了一种常常选择“次好”的生活。少年时期憧憬着成为一名艺术家的我,最终进入一所与艺术学科相去甚远的普通大学读书。我和其他学生一样,虽然一直在为大学入学考试而做准备,却不明白想要上大学的理由,对于未来想要做的事情也毫无任何打算,所以学习上不是太用心。只是用一种别太落后的态度维持着一个马马虎虎还算过得去的成绩。我应该为此而感到庆幸,但这样是远远不足的。

结果出来后,我第一志愿申请的学校把我刷了下来。 因为没有明确的目标,所以并没有感到太可惜,不过也还是觉得心里有点儿涩涩的感觉。说它是幸运也好,不幸也罢,我被当时第二志愿申请的韩国外国语大学的汉语系补录了。天啊,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大学期间学习的专业会是汉语。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个选择还是不错的。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选择汉语这个专业实在是太意外了。我选择这个专业只是因为看见一个朋友报的是汉语专业,我也就随着他一起填报了这个志愿。

当时我年龄尚小,并不知道一个大学和学科的选择会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产生多么巨大的影响。在选择这个学科之前,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和慎重的抉择,我本人对汉语也没有特别浓厚的兴趣,进入大学之后我过得闷闷不乐。整个大学期间,我依然是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彷徨。

在服完兵役即将复学的当口,我不得不开始思考毕业之后的前程,也有过去国外留学的想法,但我的家庭状况并不富裕,而且也没有特别想学的专业,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个想法。

那时中韩两国刚刚建交不久,韩国正在掀起一场去中国研修学习的热潮,因为在中国学习的费用要比在其他国家低廉很多,所以大部分学习汉语的学生都去了中国进行研修学习,我害怕自己落后,便也加入到了这个研修学习的队伍之中。

从中国研修回来,我复了学。到了大学四年级,我就不得不开始面对眼前严峻的就业问题了。但直到那会儿,我都没有找到自己真心想要做的事情。说实话,我最想过的生活也许是那种想读书就读书,想写字就写字的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我看来,没有比读书写字更让人感到惬意而又开心的事情了。蒋正一(韩国小说家、诗人)在他的文章中说,他为了能够过那种与书为伴的生活,想成为一名小小公务员。对于他的这句话,我深有同感。但不久后我便发现,要当一名小小公务员也不是说起来那样容易的,也是需要很大的决心来面对困窘的现实。

尽管这样,我还是不甘心做一名平凡的职场人士,当时我认为进入普通的职场就意味着你要开始一段倦怠无力的人生。苦闷徘徊过后,我决定参加媒体从业人员的考试。像记者或者是播音员这种职业,听起来就很不错,而且还和我个人的兴趣爱好极为吻合。我想这样就能避免成为一名平庸的职场人士了。但抱着这样的心态而进行的考试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直到最后关口我也没能通过报社或是电视台的考试,失望之情不言而喻。

回顾来路,我发现我总是在人生重要的分岔口上使用一种“次好”战略,即“至少不要那样”的思维方式。我从来没有做出过真正属于自己的选择,这使得我总是处于无限彷徨之中。也许最终我做出的选择总是安全的,但却不能让我有心潮澎湃的危险意识和成就感。这样的人生会让人感觉像空壳一样空洞而无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