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回到生命的起点(1)

人生就是上楼梯 作者:王兴权


“现在,我们开始第一堂课。先问你一个问题,你想活多久?”老者问陶然。

“我现在26,加上50,那就像您那样‘76’岁了。”陶然很聪明地回答。

“是的,我现在就是你未来的‘76’岁,但这还不是终点,也不是你所期望的终点。”老者解释。

“看来我最少能活76岁。”陶然一边扳着手指一边说道,“我期望多少岁呢?我可要好好想想。”

“没关系,孩子,估计你和常人一样,第一次思考这样的问题。”老者安慰陶然,“从生命的终点思考问题,会让我们看得更透,但当我们第一次想时往往会惊讶、迟疑、迷茫,这不要紧,我们可以先从生命的起点——你的出生开始思考。”

“生日?我的生日,那怎么思考呢?”陶然很是疑惑。

“生日,顾名思义就是一个人出生的日子,古今中外都很重视。过去,欧洲人认为,在生日这天,魔鬼会闻讯而来。为了使过生日的人免受伤害,朋友和家人会来到他家,与之共度危难,并带来关切之情和良好的祝愿,赠与礼物能让气氛变得更加愉快,从而把魔鬼挡在门外。随着时间的推移,过生日的本意被淡化,渐渐地演变成了纪念人的出生。”老者娓娓道来。

“原来生日还有这么个来历啊。”陶然说道。

“现代人的生日,总是在庆祝自己的出生,而同在这一天,受着痛苦的却是母亲,每个人在庆祝生日的同时,更应该感谢母亲,善待亲人,所以,现在的母亲节是十分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因为生日不仅仅只是庆祝一个人的出生,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许多人的祝福与关怀以及对此的付出。”老者继续说着。

“是的,妈妈36岁生我,也属于高龄产妇,而且,小时候我还很淘气,直到8岁了还总是让妈妈背着,现在想来,真是不懂事,可见当时妈妈对我是多么疼爱啊。”陶然附和着。

“知道感恩就好,有的人直到自己有子女了还不知道感恩父母,与他们相比,你还是比较早醒悟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及时尽孝,不可等待。”老者说着,“如果世人都早点理解这个观念该多好啊!就会避免很多亲子不协调的悲剧!”

“是的,幸好我们都赞同这个道理。”

“从有关历史资料来看,旧时的生日一般是面对小孩子或者年龄超过四十岁以上的人,前者的意思自然是庆贺小孩子的出生,后者则表示对老年人的尊重。按照民间习俗,通常将四十岁以下的生日纪念称做‘过生’,而过了这个界限的就称做‘做寿’。”

 陶然紧接着说:“因此,年轻的我在过生日,年迈的您就是过寿了!”

“是的,生日对个人而言的确比较重要,它代表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但辩证地看问题,过一年、增一岁,不过是寿数的递减而已。人的寿命不管长与短,都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向生命的终点迈进了,这就好比乘火车到千里之外旅行,火车开动,一百公里、二百公里、三百公里……过了一站又一站,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死亡。”

“确实是这样,‘这个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陶然说起了赵本山的经典语录。

“你说得很对,但这不是我们这次对话的主题。”

“您不是说要‘回到起点’,思考我的生日吗?”

“是的,你还记得自己出生时的情形吗?”老者问陶然。

“开玩笑,这哪里记得,我那时知道什么啊,而且父母也没有跟我讲这些情形,难道您知道?”

“是的,我当然知道,当你长到35岁时,也就是你当父亲时,那时你才知道询问母亲自己的出生经历。”老者说着,“你不能否认,人的成长是逐步的,涉及自身时才可能回顾思考,正所谓‘将心比心’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