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雕塑要留白:断臂女神,天残地缺偏最美

人生要学会留白 作者:周若渠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是运用雕、刻、塑等艺术方法,将各种可塑性材料创作成一种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在雕塑艺术中,留白的作用至关重要。

前文曾提到,留白的关键,即是恰当地给有限的空间一些空隙,利用空隙的“无”来衬托出材质的“有”,最终虚实相生相衬,形成完美的一件艺术作品。对于这种思想体现最为深入的就是著名的“断臂女神”维纳斯了。

说起“断臂女神”维纳斯,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1820年2月,在爱琴海的米罗斯岛上,一个农夫在一座古墓旁整地时挖掘到一尊女性雕像。她分成上、下两截,并与刻着名字的台座、拿着苹果的手腕以及其它断片等等一道,散落在附近的田地下。农夫立刻将它们埋藏,并报告了在岛上的法国领事。领事稍付定金,即通知当时设在君士坦丁堡的法国大使。几乎与此同时,在爱琴海搞测量的一位法国海军士官对此表示了更大的关注。他看过这些雕像的块片以后,认为它们是一个整体,并第一个断定这就是维纳斯的雕像。于是立刻告诉农夫,法国决定把她买下。这位士官随即赶到君士坦丁堡,向大使面陈详情,促使大使下了决心并派专人前去交易。不料岛上的长老决定将雕像卖给在土耳其任职的一位希腊大官,当法国人赶到岛上时已经是雕像装船的关头了。见此情景,双方几乎要动武。顿时,爱琴海上战云密布。恰巧,一场暴风解了围。它推迟了土耳其船只的起航,为法国使者争得了斡旋的时机。他们软硬兼施,把雕像终于转到了法国船上。雕像最终被陈列于卢浮宫特辟的专门展室中,与蒙娜丽莎的微笑、胜利女神的画像并称为卢浮宫三大镇馆之宝。

据说,维纳斯在出土时右臂下垂,手抚衣衿,左上臂伸过头,握着一只苹果。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维纳斯美则美矣,却到底没有残缺的维纳斯更加令人惊叹。在这尊雕塑中,美丽的维纳斯失去了自己的双臂,却反而变得更加美丽动人。这正是由于她的残缺,正是由于种种偶然造就了她的精妙绝伦。

清冈卓行在他的散文《米洛斯的维纳斯》中这样评价这尊传神的作品:

……那时候,维纳斯就把她那条玉臂巧妙地遗忘在故乡希腊的大海或是陆地的某个角落里,或者可以说是遗忘在俗世人间的某个秘密场所。不,说得更为正确些,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而且,和这些部分相比较,人们会突然觉察到,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换言之,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由大理石雕刻成的美丽玉臂,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人们只要一度被这神秘气氛所迷,必将暗自畏惧两条一览无遗的胳膊会重新出现在这座雕像上。哪怕那是两条如何令人销魂勾魄的玉臂……因此,对我来说,关于复原米洛斯的维纳斯那两条已经丢失了的胳膊的方案,我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

后来,雕塑家们开始有意无意地在自己的创作中适当地“留白”,故意把人物中的某些部位略去不做,留给人们以想象的空间,让人们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想象。

大理石雕像《沉思》,就是在这种创作灵感的火花中闪现的艺术构思。这件作品别出心裁,在端庄的正方形基座上烘托着一个秀美而淳朴的女性形象,她低着头正沉浸在默默的沉思之中,那忧郁而凝视的目光,紧闭的双唇,表露了她复杂的内心世界,她那恬静、执著的沉思神情,的确令观赏者从这块石头中幻化出无数美好的想象来。可是在这美丽的头部下面,却既没有肩颈身躯,也没有手足,而是一块粗粗凿成方形的石头。罗丹曾经解释说,他是要以这个雕像集中地表现“冥想”,因而抛弃了一切与此不相关的东西。他认为,在一些和主旨无关的局部上加工雕琢,只会损害对中心主题的注意,因此是不必要的。这就是他在这个年轻妇女头像下面保留了一整块粗糙石头的原因。人们在看这件作品的时候,初时会感觉好像未做完,形象似乎不完整,但渐渐地,注意力就会完全被这个仅有头部的美丽女性所吸引,会随着她的沉思冥想而驰骋在自己的想象中,而不会再因为她没有手足,没有身躯而深感困惑。

英国著名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出现的“ 洞” 形成了“透”,如他的《国王与王后》,作品探索空洞抽象的形体,运用留白这一特殊表现技法让我们领略到留白在雕塑中庄严、宁静与温和的特殊美。亨利·摩尔作品中的“空洞”,它本身就是一种形态,是亨利·摩尔形式语言中特别典型的因素。他认为空洞比实体更有吸引力。空洞可以增加雕塑的三度空间感;空洞可透视雕像的外部空间,使雕像与空间融为一体,结实的身躯被它侵蚀,这时的造型仅仅是一些洞的体壳而已。虽然在许多人眼中,这些洞没有具体的内容,也无优美的节奏、细微的韵律,但是它能够使作品更为生动、更有表现力,从而也成就了亨利·摩尔的典型艺术特色及其在世界雕塑史上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

留白之技法是任何时候都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通过留白给人带来心理上的轻松与快乐,也可以给人带来紧张与节奏,同时通过这种手段可以向使用者表达出设计者的心理感觉;另外留白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无与有总是相互对照。在设计时可以通过隐藏、空缺等创作手法营造出空白,形成一个最精简、稀疏的形状,是最有意味的创作形式,给欣赏者视觉上带来一种轻松感。恰当的运用视觉心理与美学相结合,创造出空白,以此来深化设计中所要表达的内容,使熟悉作品“陌生化”,从而吸引欣赏者的注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