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节:奖学金(1)

战斗在美利坚 作者:君君


奖学金

先介绍一下美国奖学金的几种类型,这样,小朋友拿到录取通知书后可以大致知道有些什么优厚的待遇。

第一种,统称为研究基金,估计也是奖学金中档次最高的一种。在我看来,和国内的退休金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用干任何活,给你录取通知书的学校就会每月发工资给你,而且免你的学费。凭着你在国内的优秀光荣史,或者你的运气好,正好今年对方学校有研究基金的名额空出来(例如前面享用该研究基金的那个学生毕业了),而你在众申请者中又是鹤立鸡群。那么,你就有可能获得这种奖学金。这种奖学金的好处是让你的生活非常自由,因为你接受的是学校的钱,而不是你的导师的钱。所以你可以选择自己的导师和自己感兴趣的课题进行研究,你和导师之间没有雇佣关系,更多的是合作,他不是你的财神爷或者衣食父母,你大概也不需要计算每周到底多少天要在实验室,如同上班打卡一样勤勤恳恳。

第二种,是TA(助教),或者叫GTA(研究生助教)。每个系里开课都需要人批改作业、答疑、带学生做实验,或者给他们开研讨会。如果让教授做这些事情,就如同让泰格·伍兹不拍广告、不要打高尔夫,而是去给自家的后院剪草坪,显然成本太高。于是,大部分研究生就派上了用场,系里给研究生的工资当然低于教授,可是也够他们养活自己的,而且免去他们的学费,两全其美的事情,于是就有了TA这一个职位。TA的好处是可以提前开始你的教师生涯,对于那些将来希望成为教授的同学,也可以在个人简历上浓墨重彩地填上一笔。而且可以让你和老美拉近距离,你一下子成了他们的老师,就不愁没人和你交流了。但是TA的缺陷是要看系里的资金是否充足,而且虽然TA职位不是你的导师直接埋单,但是,导师可以推荐学生。在某种意义上说,除非导师没有自己的学生,不然这种有油水的差事怎么会流外人田?OK,我啰啰唆唆介绍一大堆,要说的重点其实是,别以为TA是系里出钱就和你的导师没关系了,导师是帮你争取TA的后台。他要不推荐你,你就啥都没有了(除非你能越过他,找到其他的导师推荐)。

第三种,是RA(助研)。这个职位可以把美国大学的运作情况解释得很清楚。美国大学是一个以研究为主的教育体制,每个教授最重要的评分不在于教课是否受学生欢迎,而在于他能发表多少研究成果,也就是论文。于是,作为一个发考题的助研每天脑袋里面想着的事情,就是如何能像爱因斯坦一样,想出一些惊世骇俗的构想,然后用实验支持,再发到某知名的杂志上。做到教授这个级别,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研究构想,发建议给美国的研究机构(例如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告诉他们:我有一个好的主意,可是我需要钱。于是这些美国研究结构的财神爷就拿着纳税人的钱,给他们推进科学进步去了。

教授拿到钱后,用于维持实验室、买器材,剩下的钱就用来雇佣RA,让其帮他把构想给实现出来。这也就是为什么导师或教授又会被称为老板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拉赞助,你干活,你干的活越多越好,他能拉到的赞助越多,影响力也就越大。RA相对于TA来说,更加锻炼人的专业水平,因为你必须得在一定时间内出数据、出成果。不像TA,来来回回讲一些讲过的没新意的东西,服务了学生,厌烦了自己。因为RA的工资直接取决于自己老板拉赞助的水平,所以如果你的老板已经功成名就,你的RA资金就可能处于稳定状态。但是如果你的老板初出茅庐,那么RA的资金就可能是吃了这学期没下学期,不稳定。因此,我建议拿到RA的同学要向老板问清楚情况。而且,RA对导师的依赖最高,你的导师不仅要给你发工资负责你的吃喝拉撒,还要给你付学费,这就犹如旧社会学徒和掌柜的关系,他是你的衣食父母,你得努力撒欢地做事出成果,让他开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