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4 各自的朝圣路(1)

愿力的奇迹 作者:马明博


熙熙攘攘的人群,走在九华街上。这是一群群来自四面八方的香客。虽路途上历尽艰辛,但从一张张笑脸,可知他们不以行旅为苦。

佛香处处、梵音处处的九华街,像一只平摊开的手掌,撑托着这些行走的身体、心灵。

九华街上,民居与寺院杂糅在一起。寺院之多,也非他处所见。走几步,眼前就出现一座或大或小的寺院。每一座寺院,都有专属于它的故事。行走在九华街上,如同行走在一部长篇小说的字里行间。庄严不可思议的肉身,遥远而清晰的传说,以及身边行走的人,一同走在地藏大愿之中。

九华街上,有迎面走来的灰袍、黄袍的僧尼,有并肩而过的陌生人,有朝你张望了一眼的摆摊者,有和你一样背着行囊的香客,有肩扛扁担挑着两担物品的挑夫,有不戴头盔身骑摩托的兜风者,有手伸出车窗挟着支烟的出租车司机,有慢悠悠骑着自行车闲逛的年轻人,有不时向路过者伸手的乞讨者

这些人,走在同一条路上,但却是各自的朝圣路。因为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方向。

看到乞讨者,如果有零钱,就掏一块给他。不要因为少而不好意思掏出来,即便一毛,对于真正无力自养的乞讨者,他们也会心怀感恩。如果没有零钱,或者确实不想给,就对乞讨者微笑一下,双手合十说一声“阿弥陀佛”,真诚地送上一句祝福,也没什么不妥。在《妙法莲华经》中,闻听释迦佛说“众生都会成佛”后,常不轻菩萨依教奉行,顶礼遇到的每一位众生,因为在他眼里,他们都是未来的佛陀。

眼前的乞讨者,或衣衫褴缕,或白发苍苍,或拖着残肢,或视力有障°,但佛性于他于你于我,却没有丁点儿的不一样。更何况,在伸手乞讨的人身后,或许还站着地藏菩萨呢。所以,别把手塞在衣兜里了,平静、喜悦地给吧,哪怕一个微笑、一句祝福。

布施这个行为,是最特殊的使用金钱的方式。从心而生的布施,从不以数量排等级。无论数目多少,钱从来没有这样远离欲望,饱含深情。如果布施的行为是隐秘的,那更是最珍贵的心灵教育。

能够施与的人和乞求者一起深深体会着慈悲的味道。慈悲不会让你孤立,而是让你与世界万物相连。

在九华山,我到书店里买了份九华地图。看着地图上标示出的风景区及旅游路线,对未来几天的行程,我渐渐感觉清晰。

在各自的朝圣路上,无常、苦、空、无我,这些世间存在的真理,是释迦佛设置好的路标。

生有时,死有时;耕种有时,收获有时;拆毁有时,建造有时;哭有时,笑有时;拥抱有时,分别有时;寻找有时,失落有时;保存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憎恶有时

朝圣路与人生路并非两条。不同的是,朝圣路上有一盏盏的路灯,驱散了我们生活路上的片片黑暗。

行走在时高时低的九华街上,南泉脚步轻快,南溪却有些累了,他说:“山路不如平原上的路好走。”

我笑笑,没有答话。

既然选择了来这里,无论坎坷,还是劳累,都要接受它。贪图舒适与厌恶不适,虽然感受截然不同,但同样是心灵的反应,不过一体两面而已。按照释迦佛的教导,我们能做的,只是深入观照身体的感受以及感受所带来的反应,平等地接受它们,而不做出偏向于任何一方的选择。这样做,哪怕只有片刻,我们也已经在各自的朝圣路上迈出了一步。

南溪终于走不动了,他坐在路边的台阶上, 气歇息。我与南泉放慢脚步,等他追上来。

《小王子》作者圣·埃克苏佩里曾说:“大地对我的教育,胜过所有的书本。”眼前的人群、村落、寺院、风景,让我感觉到,大地是一本伟大的教科书,灵山九华是其中一章。

脚下的路,要靠自己的脚来走。如同呼吸要靠自己一样,有些事,没有谁能够代替。

觉悟到这一点,脚下的道路,仿佛释迦佛铺设的。说来惭愧,多年来,我缓慢地学习经典,却没有找到可靠的入手处。此刻,我的心却被深深地唤醒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