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昨天:众包从何而来(17)

众包:群体力量驱动商业未来 作者:(美)杰夫·豪


大众创造维基百科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会带来什么后果,我们并不总是很清楚。1877年,当托马斯·爱迪生在西联电报公司工作的时候,他改进了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发明的电话,那时的电话仅能通过电线传播声音,爱迪生找到了一种将其记录下来的方法。不到一个月,他就宣告 “爱迪生留声机”诞生。媒体封他为“加州门洛帕克的巫师”,这是一个延续至今的绰号。

爱迪生和助手们继续改进他的“谈话机”,他绝对想象不到的是,这个发明有一天会被用于娱乐业。当时,爱迪生只希望这种留声机能垄断商业办公用品市场,在接下来的30多年里,“爱迪生留声机”出色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埃尔德里奇·里夫斯·约翰逊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质的飞跃,他制造出了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留声机。这个衣冠楚楚、能说会道又充满野心的人和爱迪生的竞争者之一合作,改进了爱迪生的发明,同时采用了一个很讨巧的商标。

公司的名字叫“胜利者”(Victor),他的留声机叫Victrola。约翰逊并不是发明家,但他一个人造就了唱片业。想创新,不一定非得做个发明家。就像爱迪生不知道自己会发明留声机一样,前哲学系教授拉里·桑格也并不是有意涉足众包的。雷蒙德以软件开发为背景,写了《大教堂和市集》,但是后来证明这篇文章的内容不仅适用于软件—它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桑格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篇文章的核心理念,但在2001年1月,他和老朋友本·科维兹吃饭时,对此还一无所知。

两人相约在圣迭戈的一家餐厅,科维兹刚刚从美国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镇搬过来,在当地一家公司找到一份信息工程师的工作。他十分高兴,不像桑格。桑格一年前刚离开学术界,现在他很怀疑自己当初的决定。他的新工作大致上就是编写百科全书,但是进展并不顺利。事实上,桑格很怕到头来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不是桑格第一次有这样的担心。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已经对计算机很感兴趣了。1998年,他开始写《桑格对千年虫新闻报道的回顾》,这是一个和千年虫有关报道的概要,是写给那些IT经理看的,他们渴望躲过即将发生的这场大灾难。千年虫新闻报道随着千禧年的到来烟消云散了,但它们却让桑格对另外一个与互联网有关的冒险产生了兴趣,后来他听说吉米·威尔士—桑格在网上哲学讨论版打过交道的有钱企业家—想要投资一个互联网项目。

桑格和威尔士商量,计划创立一个文化方面的新闻文摘项目,但威尔士有其他想法。威尔士过去也编写过一些电脑程序,最近他对斯托曼的自由软件运动很感兴趣。桑格后来回忆说:“威尔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坚持让我读一读《大教堂和市集》。”对于百科全书,威尔士有一个想法,称为Nupedia(模仿斯托曼操作系统的名字GNU)。自从丹尼斯·狄德罗1751年出版了影响深远的《百科全书》后,《大英百科全书》等不过是对其概念的重复,Nupedia也有可能由专家编撰,但和传统的参考书不同,对Nupedia中的每一条目,网民都能免费阅读,志愿者可以自由修改,就像其他开放源代码项目一样—或者这也是它在那时出现的原因。

桑格完全被这个计划吸引了。“简直是着迷。”他回忆说。但他和威尔士都对此有所保留,两人对业余人士能否贡献出有意义的知识稍有怀疑,毕竟,他们的愿景是创造出一本专业的权威参考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