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学中的武汉印象(8)

那些城 那些事 作者:方方


武汉人讲江湖义气,很大程度上,也是来源于码头文化。比方说同时让两个武汉人到我这儿买东西,我对我的朋友可能热情得不得了,但对那个不认得的人,可能理都懒得理。

《风景》对我来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篇小说,它完全改变了我在读者心目中的印象,因为我刚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写了一些很浪漫的作品,大家觉得你这种人,可能是不懂人事,觉得你年轻。然而,《风景》这篇作品出来之后,有很多读者对我刮目相看,包括评论家,他们发现,其实我可以写出这样的一些作品来。而这样的一些作品,都跟我了解武汉这个城市,了解武汉文化相关。

3. 《落日》

《风景》之后,我还写了一部十万字的中篇小说《落日》,可能看过《落日》的人要少一点。当时我还在电视台工作,湖北省检察院邀请我去为他们写一部电视剧,就是一个案例:

汉阳有一家人,他的母亲没有去世,但是他们却把她送到了火葬场,在殡仪馆里面冻了一夜之后(可能那天正好停电),一个工作人员去停尸房时突然听到有声音,这个时候才发现,那个老太太还活着。

人没有死,怎么把她送到火葬场来了呢?于是,检察机关就开始介入。这兄弟两人、孙子、孙女,包括开死亡证的医生都被抓起来了。遗憾的是,老太太在急救了几天之后,还是去世了。

我了解这个社会,这不是简单的谋杀案,两个兄弟其实是非常孝顺母亲的,但是他们面临了很多现实的问题。他们没有房子,住的条件很差,而且这个长子,因为有母亲的原因,老婆去世后却没办法再婚,因为婚后没办法住。他都是跟母亲、儿女住的一间房。

这里有很多很复杂的社会问题。一个人的善恶背后隐藏了很多东西。

对文学来说,一个人就像一片藕,你把它切开来,里面所有的丝还会把那些善恶牵扯在一起的,那无限牵涉的丝就是文学,这是非常复杂的,每一个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善和恶。

我们经常去谴责一件事、一个人。其实,每一个恶的背后都有极其复杂的和人相关的东西,不是简单的善恶问题。文学无法告诉读者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它只能告诉读者问题的背后是什么,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其间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有一个什么样的细节或者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偶然契机。

文学要告诉读者的不是对和错、是与非,而是这些事情是怎样一团乱麻地纠结在一起的,人性在这中间担当的什么角色。

每个人都有他的善恶。比方说汶川地震,每一个人的善都得到了极大发扬,那些人是如此的善良,让我们在电视前无数次地热泪盈眶。在人类共同面临一个灾难的时候,平常很坏的人善都得到极大的张扬。但是在某种情况下,却可能诱发你人生本性中的恶,把你的恶,极大地张扬。

我的小说《落日》写的是汉阳一条街,也写的是武汉人,我觉得武汉人的性格在小说中很出彩,因为他们性格很鲜明,特别是女性。她们和上海人完全不同。用我们写作者的话来说,武汉女性的性格或者武汉人的性格比较好塑造,因为她本身就鲜活,她不是藏着掖着的。

我的小说《出门寻死》和《万箭穿心》也写了两个武汉的中年妇女。武汉的女性泼辣、坦率、热情,你说已经说了不想要她帮忙,她还是会非常热心地帮助你,而且刀子嘴豆腐心,很多时候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是一回事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