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潜意识密室:瞬间决断的秘密(1)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作者:(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维克·布雷登(Vic Braden)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网球教练之一,从不久前开始,在观看网球比赛的时候,他总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在网球运动中,选手有两次发球机会,如果错失了两次机会,就算双发失误。布雷登发现,他总能预料到选手双发失误的时机。选手将球抛到空中,拉回球拍,而就在球刚要触拍的一刹那,布雷登便会脱口而出:“哦不,双发失误。”果不其然,选手要么打出边球,要么打出长球,要么就发球触网。无论选手姓甚名谁、是男是女,无论布雷登观看的是现场比赛或是电视转播,也无论他对发球的选手了解几何,这些因素都不重要。他说:“我连素未谋面的俄罗斯女选手是否会双发失误都能料到。”其实,布雷登凭靠的并非运气。如果你能在抛硬币时正确猜出正反,那么你靠的是运气。但双发失误出现的概率微乎其微,在整场比赛中,一名专业选手可能要发数百次球,才会出现3~4次的双发失误。曾有一年,布雷登位于南加州住家附近的印第安韦尔斯举办了一场大型专业网球锦标赛,他决定做一下记录。结果出人意料:在布雷登观看的比赛中,一共出现了17次双发失误,而他准确预测出的双发失误足有16次。“有一段时间,事态的发展把我自己都吓住了,”布雷登说道,“我真是被吓得够呛。我把20次双发失误全猜出来了,况且,对象可是那些几乎从未出现过双发失误的选手。”

布雷登现已70多岁了,年轻时的他曾是一名世界级的网球运动员,在过去的50年中,他培养、辅导并熟识了众多网球历史上最顶尖的选手。他身材矮小,却与30多岁的人一样劲头十足。如果你与网球界人士聊天,他们会告诉你,维克·布雷登对比赛的细节变动和微妙之处已经习悟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如此说来,维克·布雷登能在眨眼之间精确地参透一记发球也不足为奇了,这与艺术史学家一眼识破盖蒂立像真面目的能力是大同小异的。不知是网球运动员的姿势、抛球的方式,还是动作的流畅程度,有种什么因素开启了布雷登的潜意识层面,使他仅凭直觉便拿捏到了双发失误的“giss”。他把发球的动作切分成了薄片,作出瞬间决断,而后豁然开朗。但问题在于,尽管布雷登绞尽脑汁,但就是搞不懂自己是怎么作出决断的。

“我看到了什么?”布雷登自问道,“我躺在床上苦思冥想:我是怎么做到的呢?却怎么也搞不懂。这个难题折磨着我,把我都给逼疯了。我把录像看了一遍又一遍,在脑海中不停重现发球的过程,竭力想弄个明白。运动员是不是被绊了一下?是不是多迈了一步?是不是让球多弹了一下?是不是什么因素改变了他们的动作?”布雷登作出决策的根据似乎隐匿在潜意识层面的某个地方,但他无从挖掘。

这就是我们潜意识思考和决策的第二个主要特点。瞬间作出的决断是转瞬即逝的,这是因为:首先,这些决策来源于我们体验与经历的最细微片段;其次,这些决策的出处来源于潜意识层面。在艾奥瓦大学的赌博实验中,赌博者开始回避高风险红色纸牌的时间,要比他们实际意识到的时间要早了许多——又抽取了70张卡牌后,大脑的显意识层面才终于弄懂了形势。在哈里森、霍文和希腊专家们初次看到立像时,他们感到一阵厌恶,头脑中不时浮现出各种形容词,哈里森甚至脱口而出:“很遗憾听到这个消息。”但在疑虑初生的瞬间,他们还远远无法逐一列举产生这些感觉的原因。霍文曾与几名他称为“赝品终结者”的艺术专家在一起交流,他们一律解释说,辨识艺术品真伪的过程,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霍文说:“在观看一件艺术品时,这些专家们会感到‘一种心理上的暗涌’,各种图片资料一股脑儿地涌入他们的大脑中。一位赝品终结者形容说,这种感觉就如他的眼睛和知觉化为了一群蜂鸟,在几十个鸟巢间窜进窜出。不出几分钟,有时甚至不过几秒,这位赝品终结者便能够联系起大量警示他‘小心’的信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