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潜意识密室:瞬间决断的秘密(8)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作者:(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但是,假如我稍微改动一下闪电约会的规则,会发生什么状况呢?如果我试图一窥潜意识密室的究竟,让每个人都解释其决策背后的原因,那又会是怎样一番光景呢?我们知道,这显然是不可行的:我们的潜意识思维机器是永远无法窥探的。但如果我不撞南墙不回头,偏要逼着人们解释其第一印象和瞬间决断的理由呢?哥伦比亚大学的两名教授,席娜·艾扬格(Sheena Iyengar)和雷蒙德·菲斯曼(Raymond Fisman)就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发现,当人们被迫对自己的判断作出解释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令人费解的奇怪现象:使用薄片法时原本浅显易懂的东西,却变得晦涩难懂了。

艾扬格与菲斯曼这两位搭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艾扬格是印度后裔,菲斯曼则是犹太人;艾扬格是名心理学家,而菲斯曼则是经济学家。两人曾在一个派对上争论过包办和自由婚姻相比之下各自的优点,正因此契机,两人决定一起搭档研究闪电约会。“据说我们已经成功撮合了一对恋人了,他们已经相处许久了。”菲斯曼告诉我。他身材消瘦,看上去活像十几岁的小伙子,话语间带着一种冷嘲式的幽默:“我很自豪。地球人都知道,撮合3对恋情后你就能升到犹太教的天堂了,所以我已经离天堂不远啦。”两位教授将举行闪电约会派对的场所选在百老汇“西部酒吧”的里屋,正对着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园。这里的闪约派对与纽约标准的闪约派对几乎一模一样,但两者有一个不同点:参与前一种闪约派对的人,除了赴约和在对方对应的方框里打钩以外,还需要分别在活动开始之前、活动结束当晚、一个月后以及半年之后,填写4份简短的调查问卷,用1到10评定他们期望在未来伴侣身上找到的特质,这些特质分别为:吸引力、共同爱好、滑稽/幽默感、真诚、才智,以及雄心抱负。另外,在每次“约会”之后,参与者都需依照以上特质,对刚才约会中的对象打分。如此一来,待整晚活动结束后,菲斯曼和艾扬格会得到一份图表,上面详细显示着约会过程中每个参与者对自己感想的记录。而当你看到这张图表时,会发现一个难以解释的现象。

我参加过一次哥伦比亚大学的闪电约会活动,其间,我将注意力聚焦在了一位皮肤白皙、一头金黄卷发的年轻女性和一位身材高大、活力十足、一头棕色长发的碧眼男士身上。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我们就且称他们为玛丽和约翰吧。我观察了两人的整个约会过程,谁都能够看出,两人相互产生了好感。约翰在玛丽的桌旁坐下,两人目光相遇,玛丽含羞地低下头,她看上去有一点点紧张,接着,她在椅子上往前倾了倾上身。从外表来看,两人的一见钟情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让我们进一步推敲,来提几个简单的问题。首先,玛丽对约翰个性的评价,是否与她在活动开始前所述的心仪男伴身上应具有的特质相吻合呢?换句话说,在预测自己所喜欢的男性特质上,玛丽的准确率如何呢?对于菲斯曼和艾扬格来说,这个问题不过是小菜一碟。他们发现,在实际约会中吸引闪电约会参与者的特质,与其所述并不一致。譬如说,若玛丽在活动前表示自己想找一位睿智而真诚的男士,那么这绝不表示她只会对这种男士产生好感。而她当晚的最佳人选约翰很可能是个风趣迷人,但却并不睿智真诚的人。并且,如果当晚博得玛丽芳心的男士都很风趣迷人,但却都不大睿智真诚,那么翌日,当玛丽按照要求对她的真命天子作出描述时,她很可能会改口说自己喜爱的是风趣迷人的类型。但这只是翌日的情况。如果一个月后我们再去问玛丽,她的喜好可能会又转回到睿智真诚型男士了。

如果你觉得上面一段话让你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确实情有可原。因为这的确令人费解。玛丽描述了她的理想伴侣,接着,她在一屋子候选男士中遇到情投意合的男伴,但在那一瞬间,她对心上人的要求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个月过后,她又转念回到了原先所喜欢的类型。那么,玛丽究竟希望自己的男伴具有什么样的特质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