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沃伦·哈定假象(2)

眨眼之间:不假思索的决断力 作者:(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1.薄片法之阴暗面

至此,我们已经目睹了薄片分析法的强大力量,也明白了要想使用薄片法,我们就必须迅速地冲破事物表面,直捣其核心的道理。托马斯·霍文、伊芙琳·哈里森以及艺术史专家们在顷刻之间看穿了造假者的诡计;在仔细观察比尔和苏珊的交流过程、测量两人之间正负情绪之比后,我们发现,这对第一眼看上去仿佛天造地设的夫妻,正走向一个我们始料未及的结局;纳利尼·安贝蒂的研究向人们揭示,如果我们不被医生身上穿的白大褂和墙上挂着的学历迷惑了双眼,而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其语音语调上,我们将会精确地推测出此人遭到投诉的概率。但是,如果这一系列快速的思考过程被某种因素所打断;如果我们在瞬间决断时,永远不能冲破表面现象的阻碍,那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在上一章中,我为大家叙述了约翰·巴格组织的一项实验。他向我们揭示,人们对某些词语(如“佛罗里达”、“灰色的”、“起皱”,以及“宾戈游戏”)产生了影响至深的联想,甚至于仅仅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使我们的行为发生改变。我认为,人的外表,即高矮胖瘦和肤色性别,也同样能够触发我们的联想。在见过沃伦·哈定的人中,许多人都因为他的仪表堂堂和英气逼人而贸然得出了毫无根据的判断,认为他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诚实正直之人。人们没有破除表面的迷障,哈定的外表隐含了太多强而有力的信息,将人们的理性思考中途扼杀。

“沃伦·哈定假象”揭示了快速认知的阴暗面,这个阴暗面亦是激发大量偏见与歧视的罪魁祸首。正因为如此,为一项工作确定合适人选才会让人一筹莫展;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平庸之辈才得以身居要位——虽然有时我们并不乐于承认这个事实。若要认真对待薄片分析法和第一印象,我们需要认识到,人们在一瞥之间对事物的理解,有时会比长达数月的研究还要深入。但我们也同样应该了解和承认,瞬间产生的认知也会成为我们误入歧途的幕后黑手。

2.黑白肤色的瞬间决断

在过去的几年中,潜意识联想——心理学家们习惯称之为内隐联想(implicit association)——在我们的信仰和行为中所扮演的角色,吸引了越来越多心理学家的目光。其中,大量的研究工作都是围绕一种很有趣的测试展开的。这种测试名为内隐联想测试(IAT),是由安东尼·格林沃尔德(Anthony G.Greenwald),马扎林·贝纳基(Mahzarin Banaji)以及布莱恩·诺斯克(Brian Nosek)三人,根据一个常见而深奥的现象构想出来的。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些想法已被我们归为一类。我们在为这些想法建立联系时所用的速度,要比我们为陌生的想法建立联系的速度更快。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让我给你举例解释吧。下文中有一组单词,拿一支铅笔或钢笔,在每个名字的左边或右边打钩,将每个名字划分至其所属的组别里。你也可以用手指直接点出正确的组别。做题时请用最快的速度,不要跳过任何一个名字,也不要担心犯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