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济基本面:生在中国,你了解中国吗?(23)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作者:高连奎


如何用供给学派治理“凯恩斯通胀”?

我更愿意将当前中国的通胀称为“凯恩斯通胀”,这种通胀最根本的成因在于需求过大,而非因为货币超发。当前,中国的学者们并没有看透这一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占据了经济学的统治地位,凯恩斯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现实,论证需求不足产生的经济危机和失业,政府要采取措施刺激需求,才能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和稳定,从而推翻了“新古典学派”的供给能够产生其自身的需求、市场自行调节可以达到充分就业和经济稳定的论点。

西方国家普遍依据凯恩斯的理论制定政策,对经济进行需求管理,取得了一定效果。于是,凯恩斯主义盛极一时。但是,20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出现了生产呆滞、失业严重,同时物价持续上涨的“滞胀”局面,于是西方经济学界纷纷向凯恩斯主义提出挑战,并研究替代的理论和政策。供给学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兴起的。

供给学派认为,生产(供给)的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个人和企业提供生产要素是为了谋取报酬,对报酬的刺激能够影响人们的经济行为。自由市场会自动调节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应当消除阻碍市场调节的因素。政府在这一结构中的任务在于使用其职能去改变刺激以影响社会行为。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等利用《华尔街日报》广泛宣传他们的论点。1977年,肯普与参议员W.V.罗斯联名提出3年内降低个人所得税30%的提案。这个提案虽然未经国会通过,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

在供给学派看来,凯恩斯的“需求会自行创造供给”的观点是错误的,凯恩斯所主张“需求管理政策”是造成“滞胀”的根源。这是因为,需求增大不一定造成实际产量增长,很可能只是单纯增加货币量,引起物价上涨,储蓄率下降,这又必然引起利息率上升,影响投资的增长和设备更新,技术变革的延缓。只要需求的扩大超过实际生产的增长,通货膨胀就不可避免,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必然会出现停滞或下降,从而造成滞胀的局面。

因此,供给学派认为凯恩斯把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归结为刺激需求,这是根本错误的。相反,促进经济增长的着眼点,应是刺激国民收入核算方程式中的生产(供给)方面,强调“供给第一”,于是他们提出要回到“萨伊定律”那里去。在他们看来,萨伊定律即“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是真理。

萨伊定律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供给是需求的唯一可靠源泉,没有供给就没有需求,供给学派论述道:由于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所以只要国家不干预私人经济活动,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产品就不会过剩,失业就不会存在。至于通货膨胀,那是由于投资大于储蓄造成的。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下,利息率的升降会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从而抑制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现在由于政府采取了人为地刺激需求措施,干预利息率的变化,干预私人经济活动,导致储蓄与投资不能相适应。

所以,只要依据萨伊定律去做,制定一系列的“供给管理政策”来刺激储蓄,储蓄自动转化为投资,投资增加就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生产量,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这样,一个没有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均衡就会出现。这个学派之所以称为供给学派,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和凯恩斯相对立的,着眼于供给的观点。供给学派所主张的经济政策,也都是以这一理论观点为依据的。拉弗指出,萨伊定律不仅概括了古典学派的理论,而且确认供给是实际需求得以维持的唯一源泉。因此,政府不应当刺激需求,而应当刺激供给。

供给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以后,进而确认生产的增长决定于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供给学派看来,刺激经济主体进行活动的因素主要是政府征税、规章条例、政府支出、货币措施等,其中征税是最重要因素。因此,税率特别是边际税率,也就是对工资、利润、利息、租金等增加部分所征税率的高低,更是个至关重要的刺激因素。这是因为经济主体考虑是否增加活动,主要是看增加活动所增加的净收入是否合算来决定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