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激情的状态——穷则思(5)

活法与干法 作者:徐娜


就像微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比尔·盖茨,他曾经多年蝉联世界首富,他也是财富界的偶像,是众多年轻人崇拜的人物。他是一个天才,13岁开始编程,并预言自己将在25岁成为百万富翁;他是一个商业奇才,独特的眼光使他总是能准确看到IT业的未来,独特的管理手段,使得不断壮大的微软能够保持活力;他的财富更是一个神话,39岁便成为世界首富。

白手起家的比尔·盖茨从20岁时便开始领导微软,31岁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亿万富翁(这个纪录后来被打破了),37岁时成为美国首富并获得国家科技奖章,39岁时身价一举超越华尔街股市大亨沃伦·巴菲特而成为世界首富,同年,以一票之差击败通用电气(GE)公司的杰克·韦尔奇,被《工业周刊》评选为“最受尊敬的CEO”。

可是这样的成就背后是一帆风顺的吗?当然不是。比尔·盖茨曾经说过:“公平不是总存在的,在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总有一些不如意的。但只要适应它,并坚持到底,总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盖茨也遇到过看起来很不公平的事情,在比尔·盖茨读中学的时候,他的电脑才能已经远近闻名了。1973年,他接到全国最大的国防用品合同商TRW公司的电话,要他南下面试。原来美国国防项目承包商TRW公司要开发一套用于管理水库的电脑监督控制系统,可是老是消灭不了各种电脑bug(程序错误),进度缓慢,眼看要遭到违约处罚了。在这紧急关头,TRW公司得知盖茨和保罗·艾伦两个小电脑天才的事情后,便向他俩求援,两个男孩高兴地答应了。这是一件很专业化又很艰难的工作,而且按规定,中学生只能拿工读生的低工资。但是盖茨并不计较,他没有因为自己所付出的劳动和获得的报酬不相符就心怀不满,他觉得通过这种工作来提高和锻炼自己的软件设计能力就算很有收获了。他的学校湖滨中学也很开明,允许高年级学生在完成规定课程后去企业实习和工作。由于盖茨和保罗的加入,TRW公司终于按时完成了项目,免受巨额罚款。

然而三个月后,当比尔·盖茨回到学校,又发生了一件有点意外的事情。那时赶上期末考试,对他来说,电脑当然不在话下,他毫不担心。其他功课他也很快赶上了。最后他的电脑成绩果然不错,他考了第一名,但是他的电脑课老师只给了他一个“B”,因为电脑课的老师认为他从不去听这门课,在“学习态度”这条标准中扣了他的分。但比尔·盖茨并没有抱怨什么,而是接受了这种不公平的现实,并把这种得失置之度外,集中精力做数据的编码工作,他成了名副其实的电脑程序员,具备了编程的坚实基础和丰富经验,最终成就了自己享誉全球的事业。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付出全部努力,认真工作,最后只能拿到比较少的工资,我们会安然接受吗?如果我们本身很有才华和能力,因而没有将大把的时间花费在走过场上,最后也以最高的分数通过了考核,结果却发现老师将最高的评价等级给了那些安分守己却才能平平的人,我们会觉得公平吗?可是盖茨都接受了,并且没有把这些放在心里,而是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能听到许多人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为什么我会生在这样一个贫困的家庭?”“为什么我没有我同桌聪明?”“为什么我做得最多,获得的却最少?”“为什么我学习这么刻苦,而成绩却总不理想?”“我好心帮助别人,为什么却总得不到回报?”……诸如此类的抱怨在我们的身边层出不穷。

可是抱怨有用吗?要知道,富人们不会随便抱怨什么不公平和不平等,只有穷人喜欢随时发泄自己的不满,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抱怨世界多么不公平上。其实,“公平”只是人们的一种理想,生活中不公平是客观存在的。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否则,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还会使你的精神崩溃。与其用生命中的大好时光去做徒劳无益的挣扎,还不如淡然视之,用这些精力去做更有意义的事。

在抱怨之前,我们不妨想想生活本身就是五味杂陈,有起有落,有倒霉、不公平,也有幸运和公平,这着实让人心情起伏不定,但确是实情。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了自己或为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是公平的。其实不然,现在不是,将来也不会是。

明白生活并不公平这一事实,减少抱怨,我们就会激励自己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感伤。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因为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每个人都被分发一副不同的牌;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作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有各自不同的能力和难题,每个人都有感到成了牺牲品或遭不公正对待的时候。

不去抱怨并不意味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我们要把抱怨的时间节省下来,努力改善这种不公平。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对自己怀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种由衷的情感,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种种不公正时,可要提醒自己这一基本的事实。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它会将你从自我怜悯中拉出来,采取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激情的人生不需要抱怨,认真反思一下自己:当我们受到不公平待遇的时候,是抱怨的时间多,还是不予理会,继续低头走自己的路的时间更多呢?要知道,想要摆脱贫穷,首先要学会不去抱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