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人与事(16)

人与事 作者:(俄)鲍·帕斯捷尔纳克


十一

在“缪斯革忒斯”出版社周围形成一个类似学院的组织,安德烈别雷、斯捷蓬④、拉岑斯基⑤、鲍里斯萨多夫斯基①、埃米里梅特涅尔②、申罗克③、彼得罗夫斯基④、埃里斯⑤、尼连德⑥等人辅导爱好文艺的青年学习音韵学、德国浪漫主义、俄国抒情诗、歌德和理查德瓦格纳的美学、波德莱尔⑦及法国象征主义者的创作,古希腊苏格拉底前期的哲学思想。

①《缪斯革忒斯》是莫斯科象征主义者创办的一种刊物(1910—1917)。

②《阿波罗》是彼得堡的一种文艺杂志(1909—1917)。

③ 马人,又称肯陶洛斯人,是希腊神话中的半人半马生物,森林中的精灵。传统认为他们性格野蛮,嗜酒如命。

④ 费斯捷蓬(1884—1965),俄国哲学家、作家,文艺评论家,1922年出国,死于慕尼黑。

⑤ 格拉岑斯基(1859—1939),俄罗斯哲学家,翻译家(主要翻译法德文学作品)。

① 鲍萨多夫斯科伊(1881—1952),俄罗斯作家、文艺评论家。

② 埃梅特涅尔,笔名沃尔芬格,1912年在“缪斯革忒斯”出版社出版过《现代主义与音乐》一书。

③ 弗申罗克(1853—1910),俄罗斯文艺学家。

④ 米彼得罗夫斯基(1887—1940),俄罗斯文艺学家,翻译家。

⑤ 列埃里斯(1879—1947),俄罗斯诗人、批评家,1913年迁居瑞士。

⑥ 弗尼连德(1883—1965),俄罗斯诗人、翻译家。

⑦ 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诗人,诗集《恶之花》的作者。

安德烈别雷是所有这些活动的灵魂。他当时是这个圈子里的绝对权威,是一流的诗人,是散文《交响曲》、长篇小说《银鸽》和《彼得堡》的非凡作者,而后两部小说对革命前的同代人,起到了彻底改换口味的作用,正是从这两部作品开始,出现了第一部苏维埃散文。

安德烈别雷具备才子的一切特征。他没有被禁锢在家庭之累和生活干扰之中,他不为亲友所理解,他浪迹天涯而无所得,他由生产力变成了一事无成的破坏性力量。这种灵性过剩的缺陷并未使他名誉扫地,而是博得人们的同情,并在他的魅力上增添了受苦受难的色彩。

他主持俄罗斯古典抑扬格的实习课程,他和学员们一起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抑扬格的韵律形体与样式。我没有参加该小组的活动,因为当时和现在一样,我一向认为语言的音乐——根本不是声学现象,也不在于单独提出来的元音和辅音的谐声悦耳上,而是语句的意义和语句的声响关系。

“缪斯革忒斯”的青年们有时不在出版社的办公室,而在别处聚会。雕刻家克拉赫特在普列斯尼亚的工作室,就是这类聚会的地点之一。

工作室的半空中悬着一张没有栏杆的吊铺,上面可以住人。下边挂着长毛绒幕布以及其他装饰性花草。还有一些白色的古文物残骸的模型品、石膏面型和房主本人的作品。

有一天,晚秋时节,我在这个工作室里作了以《象征主义与不朽》为题的报告。一部分人坐在下边,另一部分人扒在阁楼上,探着脑袋听讲。

这个报告是基于我们对感受的主观意念的一些想法而作的,我认为我们在大自然中所能感受的声音与色彩和另外一种客观存在的声波与光波的颤动相符合。报告中贯穿了这么一种想法,即主观意念并非个别人的特性,而是祖传的、超个人的特性,是人类世界的主观意念、人种的主观意念。我在报告中设想:每一个死者都会留下一点不朽的、祖传的主观意念。人活着的时候,这种主观意念存在于他身上,并依靠它参予了人类生存的历史。报告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假定,也许心灵这个极其主观又带有全人类性的角落或分离的部分,从开天辟地以来正是艺术活动的范围和它的主要内容。此外,我认为艺术家和众人一样虽然有死的一天,但他所体验的生存的幸福却是不朽的,所以,在他之后经过几个世纪,其他人接近他个人的、切身的最初感受的形式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许会根据他的作品对此又有所体验。

报告的名称所以叫作《象征主义与不朽》,因为它在广义上肯定任何一种艺术有象征性的、假定性的实质,如同谈论代数的象征性一样。

报告给人留下了印象。大家谈论它。报告完了之后,我很晚才返回家去。到了家里我得知托尔斯泰从雅斯纳亚波良纳出走后,中途患了病,停留下来,病故于阿斯塔波沃车站,电报催我父亲到那儿去。我们急急忙忙收拾了行装,前往帕维列茨基火车站。去搭夜班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