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白雪好像梨花

流沙河诗话 作者:流沙河


唐代的古体诗,有《春江花月夜》画月,有《白雪歌》画雪,都画绝了。《白雪歌》作者岑参在新疆的轮台做官时,一个大雪天里送别一位同僚,后来便写了这首画雪的诗。

《白雪歌》一开头就是画:

北风卷地白草折,

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里是两幅画。第一幅画是风吹枯草断,给第二幅画垫背。这一垫背很必要,否则,观众就可能误解,以为“春风”真的是春风而不是北风,以为“梨花”真的是梨花而不是积雪。第二幅画是树树“梨花”,奇美惊人,甚至比真的树树梨花更美。积雪明明不是梨花,偏偏说是梨花,这种写法就是电影蒙太奇手法。一个特写镜头:遍野梨树开花。只一瞬间,梨花化做积雪。这是瞬间视觉误差所致,观众是能够理解的。“忽如”即忽然。

用梨花比白雪,被苏轼借过去,倒转来,用白雪比梨花:“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不过,苏轼虽然借了岑参的,岑参也是借了别人的,六朝梁代萧子显的《燕歌行》里就有“洛阳梨花落如雪”一句。这里,我们看见了一个有趣的循环。

[梁代]萧子显:

梨花看来好像白雪。

[唐代]岑 参:

白雪看来好像梨花。

[宋代]苏 轼:

梨花看来好像白雪。

如此转来倒去,同样都美得出奇,这不是很可怪吗?

恕我无能,得不出一个普遍的结论,以供诗人们采纳。我只能抓住这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分析如后:第一,梨花与白雪两者都很美;第二,两者在表像上确实相似;第三,这点最重要,梨花开在暮春里,白雪落在寒冬里,两者永不相逢,正如参星与商星一样。有了前面三点,才有可能出现那个有趣的循环。

《白雪歌》的结尾也是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又是电影蒙太奇。友人渐行渐远,转个弯,不见了。这时候来一个特写镜头:雪地上留下的马蹄痕。无声的画面,标题是“怅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