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说不该说的话
一个人能够约束自己的嘴,不论在何种场合下用语都很恰当,那么他就是有智慧的。这就是说,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不说。不该说的也说了,就属于多言。言多必失,祸从口出,这都是古训,应该牢记。
说到管好自己的嘴巴,也许有的人会联想到利用公款大吃大喝。但是,这里说的是嘴巴的另一个功能——说话。不妨先读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只乌龟,因为天旱,找不到水喝而口渴得不能忍受。这时正好来了一只仙鹤,乌龟就哀求仙鹤带它到远处的池塘去。仙鹤便用嘴衔着乌龟飞行。飞到一个城市的上空时,乌龟忍不住对仙鹤说:“这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不停下来看看呢?”仙鹤想回答乌龟的话,可刚一张嘴乌龟便从空中掉了下去,结果被人拣去宰了。
寓言的寓意很简单:世上那些愚笨的人就像这只乌龟一样,都是因为口舌不谨慎,给自己招来了灾祸。
人的嘴巴有两种功能,一是吃饭,二是说话。
人的话有两种,一类是该说的,一类是不该说的。
会做人,就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说该说的话,不该说的就闭口不谈。如果管不好自己的嘴巴,大言不惭,只会给自己带来危害。孔子说:“一个人大言不惭,那他做起事来一定很困难。”宋朝朱熹也说:“大言不惭,则无必为之志,而不自度其能否也,欲践其言,其不难哉!”说者容易,做者难。所以,一个人说话一定要注意,大言不惭、夸夸其谈、自鸣得意、讥讽他人,最后往往会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古往今来,因为说错话而招致灾祸的例子数不胜数。尤其是古代政治斗争中,党派林立,说话稍不注意就会大祸临头。前面我们讲过的故事中,聪明绝顶的杨修为什么死了呢?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他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在曹操面前卖弄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懂得适可而止,结果,曹操找一个机会就将杨修给杀了。当今因为说错话,说不当的话,说不负责任的话而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和结果的例子也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