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的见证(24)

历史的见证:四十年票证和人民币史 作者:陈明远


使人发笑的是:粮票正面的图案则是树一般高的稻穗下站着一个农民模样的人,正是当年浮夸吹牛“亩产上万斤”、“稻穗长成树”的真实写照。

这张壹钱粮票在1995 年香港东方文化中心出版的《中国粮票目录》(第一集)中之附录一,“中国粮票之最”一栏中,正式公布为“面额最小的粮票”,引起了国内很多人的兴趣,多人撰文各抒己见,无外乎真伪之争。

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共渡难关的情景》的短文,作者孙友田先生在旧日记本中发现了这张粮票后,怎么也回忆不起获得这个“宝贝”的经历。为此,他专访了南京市粮食局,那里的处长也茫然不知。受处长启发,询问糕点及食品店的人,都摇着头回答不了。但邻座一位老南京告诉他,南京人早点喜欢吃蒸饭油条可以小到只用一钱粮食。作者想象当年出差到南京,或许吃过……这篇短文在《扬子晚报》也转载了,一位研究粮票的行家在高级工程师姜德俊那里,终于打听到这类壹钱粮票的身世,并在1997 年出版的民刊《江苏粮票》上面,撰文记述了姜工程师的回忆:姜高工说,他在那个饥荒的年代是个单身,因经济条件较好,常购买高级点心(俗称高干饼干),找零时用过。每块高级糕点收粮票一两以下,而江苏省粮票最小面额为1 两,南京市粮食局便因此印行了1 钱、2 钱、5 钱粮票,发给食品店找零时使用。

用1 钱粮票可以买一块小小糕点。做这种一口吞的小糕点,厨师的双手需要多么灵巧啊!后来高级糕点取消,此类找零粮票收回。

于是,壹钱粮票的真伪之争,在既有物证,又有人证的面前终于偃旗息鼓。

各种票证,都是穷困的证据——极左年代、指令性计划经济下国困民穷的历史见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