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冠华的夫人正好是新闻司的“头”,负责发新闻稿,杜修贤和他们两口子打交道相对比别人要多得多。在访问团里最叫人注目的也要数乔冠华和他夫人龚澎,一个是外交部长助理,一个是外交部新闻司司长,职务相差不大,又都在外交部工作,这次又一起随同出国,自然是大家注意的目标,也是大家寻开心的话题。男人一离开家,没有夫人管着,自以为可以端端男子汉豪爽气派的架子,不管在家里是不是“气管炎”,反正出来了就想当当“肤氢松”(谐音“夫轻松”)。可乔老爷就不行了,没有他们那么自在,出国在家没有什么分别,妻子左右跟着,有时为了工作的问题还要争执一番,别人不知道还以为是夫妻斗嘴呢。说起来也冤枉,他们争争吵吵,大部分都是因为工作上的矛盾和分歧,为自己的家事还真没有时间争吵呢,连孩子留在北京都顾不上管。不过那时代的人好像只知道工作第一,特别是在周恩来身边工作,更是不能有半点分心,得把整个人都交给工作,用现在的话说叫地地道道的“工作狂”,即使出国也不轻松,甚至比在国内还紧张。现在的人或许不理解,以为出国是游山玩水,领略异国风光的美差,想去只恨找不着门哩,你们还说紧张?要知道那时出国根本不是什么好玩轻松的事,更谈不上风光。每人的工作量就无法让你感到好玩,承担的重大责任更无法让你感到轻松。出访有很严明的纪律,外国人馈赠出访人员的礼品几乎不和大家见面就全部上缴礼宾司,连吃饭也和国内一样要按规定交钱,跑14个国家每人只有30美元的零用钱,有什么风光?至于什么买大件、换外汇,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周总理更加严于律己,连出访服装都是他自己出钱制作的。而随行人员至少出访服装不用自己出资。
大家不在乎经济所得,却很重视精神的充实。工作之余,大家娱乐方法也很多,打打扑克下下棋什么的,要不散散步,有时就凑一起取取乐。和乔老爷夫妇开玩笑时,杜修贤一般不参加,只是在旁边掩嘴偷偷笑,觉得乔老爷十分有意思,标准的乐天派。不管别人怎么说笑,乔冠华不恼不急,甚至比别人更有兴趣,而且会乘人不备,突然来个“回马枪”。大家被乔冠华打“哑”了,乔冠华便开怀大笑。杜修贤打心眼里喜欢这位大个子却没有大架子的“上司”,和谁都能谈谈笑笑,渐渐地他和乔老爷也敢放开了。
宴会上,乔老爷妙趣横生的表演逗得大家笑得直岔气,照相机把他那带有酒气的精彩瞬间永远定格在了胶片上
回国后,代表团在大会堂座谈出访14国的历程。座谈会结束后,大家又在宴会厅会餐。吃到一半,乔冠华喝酒喝乐了,开始把他的拿手“活宝好戏”拿出来表演。乔老爷一手拿盘子,一手拿勺子,边敲边说边舞,一会儿学几内亚妇女的舞蹈动作,一会儿模仿阿拉伯地区男人走路。大家被乔老爷妙趣横生的表演噎得直岔气,把酒水都喷了出来。晚宴被乔老爷精彩的表演推上了热闹无比的高峰。杜修贤乘机狠狠抓拍了乔老爷几张洋相百出似乎还带酒气的瞬间。过后,乔老爷一看照片,也忍不住大笑起来:“好呀杜山(周总理在几内亚为他起的雅号,谁知被乔老爷带回了国),你给我留证据啊?哈哈……”
周恩来对这次出访取得圆满成功非常满意,他指示新华社和对外文化联络部举办一次“我国领导人出访国新闻图片展览”,绝大多数照片都是杜修贤拍摄的。乔冠华接受这个任务后,向总理提议,展览图片上要署拍摄记者的名字。总理向来对在身边工作的同志要求很严,名利的事情,更加严格,可这次他听了乔冠华的建议,觉得有道理,就同意了。在一旁的邓大姐这时对杜修贤说:“老杜,选图片时,记住多选一些外国人举毛主席像的场面。”杜修贤心直口快说总理访问,别人都举总理的照片,没有主席的画像呀。乔冠华连忙制止杜修贤,向邓大姐表示,一定多选一些有主席像画面的照片。从总理那里出来,杜修贤对乔老爷嘟囔,没有主席像的照片,怎么选呀!乔老爷却批评杜修贤没有政治头脑:“这么大型的新闻展览,全是总理的,别人怎么看?主席是党的最高领袖,外交方面能取得成就,也是因为执行了党的外交路线。我们总理是具体执行者。怎么能不放主席的画面?再说,主席还到机场迎接总理凯旋,那照片,你总是照了吧?”
乔老爷这一番话,杜修贤佩服,毕竟是老外交了,不仅才智敏捷,而且政治成熟。杜修贤自然心悦诚服。
在出访回国的第九天,3月24日,图片摄影展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是杜修贤记忆里唯一一次在大会堂举办的摄影展览。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的形象都出现在画面里。没有想到,这竟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到机场欢迎周恩来总理了,以后再也不可能有这类的照片了。
周恩来去世后,他心碎神摇,悲痛欲绝。对总理那种视如父辈的深情厚谊,深深地震撼了在场的人
乔冠华虽然是嬉笑怒骂,批评人尖锐,不容半点砂粒的人,但他也是非常重感情义气的人。他和周恩来总理的感情就很深。他最崇拜敬仰的伟人就是周恩来。如果说远距离仰望一个人能使人产生崇拜,那么,近距离相处后产生的崇拜是真正人格上的崇拜。他们在一起相处交往了整整30年,从重庆办事处就在一起,在周恩来培养教育下,乔冠华由留洋才子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外交官,多次协助周恩来总理处理重大国际事务。1971年,乔冠华率团参加联合国会议,首次代表新中国坐在恢复后的联合国席位上;1972年,乔冠华负责起草了中美公报,公报公布后,引起了世界强烈的反响,为中国外交赢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后来又迎接了尼克松访华。他这一连串重大外交活动,深得大家的赞赏。
1974年,乔冠华出任外交部部长,而关注他成长的周恩来总理却住进了医院。那时外交部情况复杂。杜修贤有时见到乔冠华心情苦闷,常常对自己说他很思念病中的总理。乔冠华说现在只有陪外宾去医院的时候,才有机会和总理说说话,多坐一会儿。1975年夏天,杜修贤为总理和身边工作人员拍下了最后的合影,留存了这珍贵的瞬间,就是乔冠华积极倡议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