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石油的百年悲歌(4)

能源战争 作者:余胜海


1975年2月11日,电影《创业》在全国各大城市正式上映。由于对出口石油引进技术的不同认识,《创业》一时引起争议,最终有关这部电影的官司打到了最高层,毛泽东主席在看《创业》时感动地落了泪。7月25日,毛泽东就《创业》做出批示:“此片无大错,建议通过发行。”

而在遥远的中东,石油战争仍在继续。对西方石油消费国来说,最怕的不是石油禁运,而是阿拉伯产油国的团结,于是美国不再单纯依靠军事优势,转而设法瓦解阿拉伯联盟。

1975年,在美国总统专属的度假地马里兰州的戴维营,埃及和以色列签署和平协议。以色列把西奈半岛归还给埃及,而埃及则退出对以色列的战争。对西方消费国来说,这次战争导致的石油危机使长期以来用便宜的中东石油换取巨大财富的时代彻底宣告结束。

无情的战争导致石油价格暴涨,1981年国际石油价格由2.12美元,一路飙升到36-40美元,让对中东石油有着严重依赖的欧洲苦不堪言。

一场石油战争,一旦发展到石油禁运的地步,产油国和消费国都无法获得好处,战争就肯定进行不下去。第四次中东战争引发了全球第一次石油危机,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都受到了失业率上升和产品成本增加的冲击,而一些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则面临着财政破产,经济上重新受到西方资本的控制。巴西、伊朗等国开始寻找核能,日本等先进的西方国家开始寻求先进的节能新技术。一个低油价时代的结束,改变了世界的未来。

石油作为工业的“血液”,不仅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商品,更是国家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增长,石油成为各国竞相追逐的目标,发展无限与资源有限(主要指不可再生的稀缺性资源)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并逐渐成为制约许多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石油的超经济属性,导致各国对其趋之若鹜,美国甚至不惜发动战争来确保其能源安全。因此,石油一直是影响大国政治取向的重要因素,历史上的多次战争也都是为石油而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