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9.想得到关爱的心情——“请爱我吧”(19)

没关系,没关系,会好起来的 作者:(韩)宣晏南


这种病理性的自恋会出现在竞争强烈重视物质价值的、强调个人成就、重视负面消息的社会。而这样的社会往往也是和爱惜他人如爱惜自己、认可现实局限性的同时重视自我潜力的健康自我意识相违背的社会。而且在当今这个时代,病理性的自恋远比健康自恋更容易发生,这也让我感到十分担忧。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

在易引发病理性自恋的社会中,我们应如何让健康的自恋占得上风呢?

或许对于这个问题,我还不能给出系统、严谨的回答。但是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很多哲学家都曾对生活方式及人生的意义进行过严肃地讨论,特别是以下几位哲学家,为我们解释了在容易引发自恋的社会中,我们应遵循的价值观。

1.柏拉图的“洞穴比喻”

柏拉图通过著名的“洞穴比喻”说明了表面上的现象并不代表全部,要知其全部,就需究其本质。“洞穴”是指一群世代生活在“洞穴”中的囚犯,因在限定的空间里只能看到限定的事物,所以他们将眼前墙壁上的影子当做是实在的,而到底是什么导致这些影子的产生,他们却毫无头绪。

这个比喻严厉地批判了只局限于事物表面而对其本质缺乏思考,最终被动地活在现代自恋社会中的人们。也就是只为塑造表面上的形象而努力,从不听取自我内心的声音,以被动的心态存活的人生态度。

2.叔本华的“同情心”

较之一件事的结果,叔本华更注重行使整件事情的意图,他对同情的意图给予了极大的肯定。对于利己主义者来说,从叔本华的哲学中可体会到意味深长的信息。因为他对道德行为的定义建立在同情的基础上,同情源于对他人所遭受苦难的感同身受,换句话说,就是将他人与自己视作一个整体。所以,当人们能够从同情心出发,直到变得无私、慷慨、乐于奉献,腐朽现代人的病理性自恋才有希望得到治愈。

3.苏格拉底的“反省人生”

镂刻在特尔斐神庙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出自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同时他也为后人留下了“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这句名言。就是说,有价值的人生需要通过检讨与反省提炼升华。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懂得反省自己,对自己的心灵忠诚,与别人和睦相处,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人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幸福与满足,这也将是我们所渴望的自恋社会。

追求健康的自恋

琼·特温茨是对自恋有深入研究的心理学家,对于大学生将自我为中心的消极自恋当做竞争社会中生存下来的重要因素,并将现实和设想的生活相隔离,她感到十分惊讶。

她强调,在我们的社会中真正的成功者并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者,而是具备共感力并处在关系中心的人。如果因自恋而沉溺,只为自己过活,其后果无疑是让心胸变得更加狭窄,让成功与自己渐行渐远,因为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她所批判、忧虑的自恋并不是指爱护自己、相信自己、与别人和睦共处的健康的自恋,而是利己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性自恋。爱惜自己并不该受批判,反而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行为。所以我们要反思自己的自恋行为,为养成健康的自恋而努力。

Checkpoint:

1.未经反省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人生;

2.真正的成功者并非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自利者,而是具备共感力并处在关系中心的人;

3.爱惜自己并不该受批判,反而值得我们提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