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黑洞与行星(4)

爱因斯坦的望远镜 作者:(美)艾弗琳·盖茨


爱因斯坦和施瓦茨柴尔德都认为这种物体并不会在实际中出现,并把它夸张地称为施瓦茨柴尔德奇点(singularity,该术语是指一个在理论上产生无意义结果的点——比如五除以零)。他们很快就把这种奇点单纯地当做理论上的玩具而抛弃了,并想当然地认为大自然必定有办法阻止这种怪异事件的发生。

不幸的是,在与爱因斯坦通信几个月后,一场疾病使施瓦茨柴尔德很快从陆军退役,并于1916年5月去世。直到50年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奇点才被约翰·阿奇博尔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4更换了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从1967年开始,施瓦茨柴尔德奇点被改称为黑洞。

极限运动版

黑洞是奇怪的东西。抛开深奥抽象的理论研究不谈,我们对这种时空的无底洞究竟知道些什么?在远离黑洞事界(event horizon)的地方,一个黑洞的引力效果等价于拥有同等质量的恒星。因此,要真实地体验黑洞光怪陆离的行为,我们就必须和它做更亲密的接触。

极限运动爱好者可以考虑一下黑洞蹦极——一种对参与者和旁观者而言都很独特的体验。首先我们要确定蹦极绳的长度能使蹦极者保持在事界之外——一个由施瓦茨柴尔德半径定义的围绕黑洞的虚构球体——并且在计算绳长时千万不要忘记使用相对论性的理论。在旁观者看来,当蹦极绳末端的勇敢者靠近黑洞边界时,他的影像会变成昏暗的红色,他的尖叫声调会下降,就像用快没电的录音机播放磁带一样。而如果计算失误,蹦极绳仅仅长了1毫米,运动员也将注定穿过事界,并最终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再也不会回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