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中国民主政治之道(5)

人间正道 作者:胡鞍钢


请注意,“需求”(needs)这个概念与“要求”(wants)不同。“需求”是指满足人类生存与体面生活必需的那些东西,如消除贫困、教育、健康、环保等。当然,随着时代变化,人们的“需求”也会变化。“要求”则不同,它是指人们想要的东西,它可以是任何东西,远远超出了人类生存与体面生活的必要,比如“我想买一个LV牌的挎包”、“我想要一部奔驰跑车”。西方消费主义的兴起就是区分了这两个范畴:要求和需求,wants是被创造的,被制造的,拿它来引诱?激发人们没完没了的需要,消费主义的要求就是虚幻的,强加给你的。

以代表性为特征的“民主”着眼点在“要求”,那些选出来的代表必须反映选民表达出来的“要求”。而以回应性为特征的“民主”着眼点是最广大人民尤其是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必须注意的根本性区别。流行的民主概念只是看有没有竞争性的选举,而更进步一点的民主观认为,除了选举外,还强调公众参与,这就有点政道的意思。而从政道的角度看,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之一“群众路线”是非常民主?,如此实践,才是政道之极。

什么是参与型民主?当今对公众参与的讨论似乎假定,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一扇门,决策者在里面,公众在外面。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无非是把原来紧锁的门改装成虚掩的单向弹簧门,公众参与就好比公众推开了那扇门,得以参与屋内的游戏。不过矜持的决策者却不会走出户外。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对“参与”的理解与此截然不同,他们主张决策者必须走出户外,主动深入到民众中去。

与目前流行的各种公共参与模式相比,群众路线可以说是一种逆向参与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决策者必须主动深入到人民大众中去,而不是坐等群众前来参与。这个模式有四个支撑点:

首先,所谓“从群众中来”,就是要求领导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不是高踞于群众之上,而是深入于群众之中”,一刻也不脱离群众。毛泽东本人十分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即使在革命战争年代,他也经常利用战争间隙深入群众,了解老百姓的生活疾苦和需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