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张大姐避开刘小姐振振有词的歪理,而是有意和她弄清楚一个看似与论题无关的“不劳而获”的意义,再诱导她由大及小,从面到点,步步推进,层层剥离,最后才切入实质性问题:拾到东西据为己有,同偷、抢一样属于“不劳而获”,同样是可耻的行为。一席话使刘小姐受到了教育,打消了错误念头。
我们在进行说服时切忌急于求成。上面案例中,张大姐不是直接就“拾到东西据为己有”是对还是错这个问题进行争论,而是通过“不劳而获”这个套,把对方困在其中,挣脱不了,最后只得承认不应该“据为己有”。
在设圈套的过程中,我们要给对方留一个口,不要做到十面埋伏,而是做到九面埋伏,这样才能让对方有机会钻进来,正好上了我们的钩。
朱女士是某大学外国留学生的汉语老师,她上课时,日本留学生河野大辅常常迟到,而且总是穿着拖鞋进教室。只要他一到,噼噼啪啪的响声就闹得教室十多分钟安静不下来。朱老师每次向他指出,他总是油腔滑调地回答:“老师,我只有这双拖鞋,要是不让穿,我只好不来上课了。”他的话引得留学生们哄堂大笑。
有一次,上课时讲风土人情,朱老师请各国留学生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有意让河野大辅介绍日本的“榻榻米”。河野大辅来劲了,跑上讲台连说带比画地告诉大家使用“榻榻米”的规矩。朱老师冷不防插问道:“如果有人一定要穿着鞋子踩上‘榻榻米’,日本人会怎么看呢?”河野大辅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日本人一定会认为这个人脑子有病。”朱老师笑了,然后问道:“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里,你一定要穿拖鞋来上课,中国人怎么看你呢?”河野大辅愣了半天,恍然大悟道:“老师的圈套大大的,我的钻进去了。”第二天,他穿了一双崭新的运动鞋走进教室,还故意朝朱老师抬了抬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