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2)

货币的教训:汇率与货币的系列评论 作者:周其仁


掂量再三,“汇率与货币”够份量。首先,拜外国政要和舆论鼓噪之福,人民币汇率升值问题早就被炒得沸沸扬扬。由此带来的思维惯性,是不少人认为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对外的”,属于中美经济关系、中欧经济关系或中国与全球经济关系的范畴。这就给本系列评论造就了一个阅读方面的“市场”,因为我的认识,汇率问题也对内,或者说首先对内,属于一部分中国人与另外一部分中国人的经济关系问题。把“汇率”与“货币”(准确地讲,是探查“人民币汇率稳定”与“人民币币值稳定”之间的关系)联系到一起,问号有吸引力。

其次,汇率和货币问题深不可测,专家自有越讲越深的理由。要拿到报刊上来公开讨论,作者自己先要弄懂、弄通。我是讲过“懂钱容易懂货币难”的,那是说我们对拥钱在手的那一段也许还有直接经验,一旦把钱花出去,大家关心的就是换回来的商品,而对流入他人之手的钱反倒就不那么关心了,所以谁也没有跟着钱在市场里转来转去转到底的经验。“货币”者,偏偏就是流通中的钱。从已知的“钱”向未知的“货币”前进,是知识上的深度探查,大有可为也。

最后,货币的现象与本质、以及不同货币之间的价格(汇率)变化,涉及的层面既广且深,展开分析的层次当毫无问题。这点考虑也为事后的经验所证明。翻阅这组系列评论,从“人民币汇率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这么直白的问题入手,转向实际形成人民币汇率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制度特征,转向央行和基础货币在人民币汇率稳定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和后果,转向当代为什么守不住固定汇率,转向我国货币的主动超发到被动超发,再转向本轮通胀的由来和后果应对,才几个层面呀,已写出去几十期了。

题目受关注、自己有探查的决心和热情、内容的允许分解层次,那就开工吧。专栏刊出以来,据说读者的反映还好。元旦前《经济观察报》刘志坚总编和本栏责任编辑殷练女士约我餐叙,态度客气,鼓励继续。我心知肚明,与两位的交情归交情,但市场还是市场。这家报纸不靠订户靠零售,最后要读者买账才算数。这次,《南方周末》横向评选,对我这组尚未完成的系列评论也礼遇了一下,分明也是代表读者带给作者的鼓励。要说有对不住的地方,是在栏目下开列了邮箱,但基本上没有看、更没有回复读者发来的问题。不是漠视读者意见,而是在习惯上,探查一个问题时全神贯注,把自己以为搞明白的先写下来,等到全部刊出可以集结之时,再认真看了各方意见,全盘做一修订吧。

读者也许关心这个系列评论还有多少没写完?老实讲,我也不知道。大体想过还要转几个层面,包括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策略的选择,以及一旦无须拿基础货币受汇率之后,人民币本身以什么为锚。不确定的地方是,本轮通胀还在发展,派生出来的题目想回避也回避不了。这也算新的经验:实际经济情况、题目、以及待探查一起在变。

从经济研究的角度看,当下的中国真是遍地黄金,我等有幸生逢其时。

(本文原刊于南方周末2011年2月11日,题目为“《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的途中手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