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书摘(2)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作者:(日)夏目房之介


《流浪黑狗》和《森林大帝》之异趣所在

上一章我们谈到流浪黑狗和《森林大帝》的雷欧在表情上的差异。像《流浪黑狗》这样的战前儿童漫画不需要那么复杂的表情,与单纯的故事情节相对应的表情就已经足够。

但是,手塚战后所创作的故事漫画建立于性格各异的人物、拟人化的动物、机器人们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基础之上,因此,就有了区别描绘复杂微妙心理状态的必要。

这并不是说《流浪黑狗》的作品价值就更低。作品的价值会随着不同时代的提供者、接受者所共有的文化意识水平发生变化,但不为时代所左右的趣味性也确实存在。就算现在让我读《流浪黑狗》,也觉得其乐融融。

这是为什么呢?问题不好回答。不过,或许可以这样认为:这部漫画的图画以及分格所拥有的味道或节奏感似的东西,在某些地方产生了牧歌般的魅力。但是,反过来说,《森林大帝》富有朝气且波澜起伏的故事趣味在《流浪黑狗》那里是找不到的。

《森林大帝》雷欧的变迁

我这里谈论的《森林大帝》并非指现在容易到手的收在全集里的版本,而是指最早发表在杂志上或1950年代初刚出单行本时的版本。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森林大帝》最初的画稿丢失了,而后1960年代改编成动画时又重新画过,与原来截然不同。

虽然故事情节大致相同,但细节之处变了。最关键的是,手塚自己的绘画风格发生了变化,因此与原来的作品大异其趣。实际上绘画的这种不同,在阅读、评论漫画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举个例子来说吧。

[图2-1]是初版时的雷欧,[图2-2]是收在全集中重新画过的雷欧。前者完全就是一副小狮子的表情,而后者的表情呢,与其说是狮子,不如说和人类的小孩也没有什么不同。这里画的是雷欧吃惊后茫然若失的表情。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一下二者对眉毛、眼睛的画法,可以看到[图2-1]相当细致地变换描绘角度、线条强弱,来传达微妙的表情。[图2-1]里,相对于大大的眼白部分,黑眼珠被画得很小,表现出瞪大眼睛吃惊的样子。这也是迪斯尼动画老片中常用的表情画法。而且,眼睛和眉毛以外的线条也是[图2-1]画得有强有弱,运笔更为慎重。

与[图2-1]相比,[图2-2] 整体线条流畅,缺乏强弱感。眼睛也只是画成竖长来表现震惊。表情整体上看比较类型化,表现不出微妙的茫然若失感。看上去像是在发呆,又像只是在说着什么。我想如果不读前后内容,光看这个地方,多少会让人不好判断是什么表情。

谈漫画要谈线条

同样是手塚漫画,不同时期的表现力就有如此差异。为什么会给人这种感觉呢?其实归根到底,是因为漫画中线条的力度及相互关系会给读者留下一种印象。大家阅读漫画的时候,可能不会意识到这些,但实际上在潜意识中,漫画线条的质感作为一种信息会被读者真切地感受到。

漫画不是光靠让人们阅读故事成立的。如果是那样,谈论作品故事的主题或意义就是在谈论漫画。实际上有很多漫画评论往往只关注漫画的主题,但依我看来,那算不得漫画批评。使漫画故事成为某位漫画家之“作品”的原因之一在于绘画线条的质感。不妨想象一下,如果用毛笔或签字笔来画手塚的全部作品,或者如果用剧画里惯用的粗G笔来画《流浪黑狗》,结果会怎样?给人的印象肯定完全不同。

这里就出来两个问题。

漫画家线条质感的问题以及使线条具体成形的画笔的差异问题。这两点是考虑漫画绘画表现的重要问题。前者主要与漫画家的个性有关,后者主要与时代有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