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精彩书摘(8)

日本漫画为什么有趣 作者:(日)夏目房之介


绘画因线条而成立

绘画和格子是漫画成立最低限度必须具备的两个要素。至少近代以来的漫画,包括单幅漫画在内,是由格子这一形式和绘画这一内容构成的。现在我们日本人一说到漫画,大多是指具有连续格子的绘画的表现形式。少了哪一项漫画都无法成立。

而且,现在我们称之为漫画的东西,在格子与绘画的结构中还介入很多语言。无声漫画,也就是没有文字的漫画已经很少见。所以,若不对绘画、格子、语言三者及各自的关系进行分析,就算不上是分析了漫画的表现形式。

前面我从比较容易理解的绘画这个要素谈了漫画,接下来也准备谈谈格子和语言,但现在还将就绘画这个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思考。

绘画是由什么要素构成的呢?最重要的要素是线条。当然,也有不靠线条而仅靠色块构成的面来作画的,有些还加入由网点纸[图5-1]或CG(电脑图形图像)技术绘制的圆点[图5-2]构成的面。但是,全彩漫画在日本几乎没有,廉价的漫画杂志和漫画单行本占据主流,上色的昂贵漫画仅仅是极小部分。而网点纸这种原本是为设计用途开发的、印有图案的透明贴纸,说起来是从1960年代中后期随着技术革新才开始大量运用,即使不用它也能画漫画。

除去这些部分,现在绝大多数漫画都由线条构成。[图5-1]的例子中,用各种网点纸为线条描画的脸部轮廓制造色阶,增加阴影或感觉。比如,少年肌肤的光滑感通过刮削网点纸制成的阴影得到了表现。但是起支撑作用的,还是那条用钢笔画出的光滑曲线绘成的脸颊和下巴的轮廓线。

如果这条线画得再粗犷些,少年年轻肌肤的感觉就会变得更加疙疙瘩瘩。不过,即便是疙疙瘩瘩的脸庞,只要从语言上交待“他是一个红颜美少年”,可能读者也会就这么看了。

谷冈泰次的趣味

如果我们阅读用更单纯的线条画成的漫画,而不是像[图5-1]这样经过复杂处理的画,就能够发现线、点与绘画临界之处的那种乐趣。比如,[图5-3]是谷冈泰次(谷岡ヤスジ)的漫画。最初只不过是不明为何物的点和线,实际上却原来是一张人脸,这个滑稽中包含着后面将谈到的人类认识图像所具有的不可思议性。

再如[图5-4]中那个不明生物体,其滑稽之处也来自因为好歹有嘴巴、眼睛和脚,所以看上去是个生物的不可思议。用极为简单的线条标示的符号般的眼睛和嘴巴,加在我们完全不认识的形体不确定的轮廓当中,便产生了这种滑稽感。

单纯线条画成的漫画,常常会给读者带来这样一种原初性的惊奇。并让人感到在这种惊奇和趣味中,有着漫画或者说线条和绘画本来具有的某种特性。

从线条中诞生绘画的瞬间

线条是不可思议的东西。在原始人的洞窟壁画上,就有很多用单纯线条画成的人物抽象画。虽然也有比较写实的,但我们不知道哪一种绘画成立得更早。通常认为写实画是在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绘画技法被革新之后才出现的。

据说进入人类视网膜的视觉信息,在接收时会强调光和影交界的部分,这在大脑中被认识为单纯的线。石膏写生中就包含着看物体时,不应被眼前自然浮现的轮廓线所欺骗,而应作为明暗参差不同的色阶来看的训练。反过来也就是说,如果任凭错觉存在,人的眼睛和大脑是会把明暗的差别当做线条来认识的。

我们不知道人类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又是怎样从单纯的线条中绘出图画来的。不过可以做个推测。如果让幼童拿着笔玩耍,开始他只是因为随便活动手腕便能随处留下一些点或颜色而感到有趣,可乱划一阵后,很快就会腻烦。长大一点儿后,他会在纸上画出歪歪扭扭的线,当他注意到自己手腕的运动和所画线条之间的关系后,就会一味重复画线的动作,这样线条在某一时刻,就不自觉地有了形状。

比如,画着画着,笔在线条的一端不巧卡住了,出现了团状的部分[图5-5]。这时,大人问“画的是什么?”,小孩可能回答“是蛇”。但其实,他只是在开心地画着线条取乐,并没有要画某个对象的明确意识。第二天你就同一幅画再问他,他也许就回答“是绳子”。

 不久要开始画人物了,他会给只有脑袋的人物画上像眼、鼻、手脚一样的线[图5-6]。这时候,身体、脖子、关节、手和脚的部分还统统都顾不上。这个阶段应该就相当于比原始人洞窟画中符号般的人物画稍早前的那个阶段。虽然我们不能把人类的历史和个体的成长完全等同起来看,但是我觉得,人获得自我意识和将人作为整体进行形象的符号化之间,应该是对应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