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醒龙:文学能给乡土什么(1)

直来直去 作者:葛红兵


还有什么比乡土更孤独

葛红兵:《弥天》让我非常震惊,个人经验和理性批判结合得那么好。你的乡土经验似乎变得更加鲜灵,更加激越了。我觉得这部小说有精神自叙传的色彩,主人公温三和这个人物身上是不是有你的影子呢?温三和是(19)56年生的,你好像也是56年生的,是不是巧合?

刘醒龙:任何心灵真实,一旦启开,都会让人震惊。更何况还有这壶经年累月,越酿越醇的乡土老酒如影相随。

温三和高中毕业后去水库工地的过程正是我的经历,时间、年龄、场景都一样。1973年的冬天,17岁的我就在鄂皖交界的一个水库工地上,后期是两万多民工中惟一的技术员。像小说中的那一段一样,我在工地上同指挥长吵架,气得大哭,我不明白为什么一个老水利会允许人们把沙土往核心墙里倒。这座水库现在还在,当时是全省非常有名的学大寨工程。小说里水库的设计,也是按照当时的真实情况描写的。

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有这样的感觉,写作者对乡土的理解及情感,一定要到离开乡土十五到二十年后,才能渐入佳境,到达高潮。

葛红兵:《弥天――序》中你说这是一本“对过去的痕迹产生莫大兴趣”,试图重新亲近“乡土”、“拷问灵魂”的小说,众所周知,“乡土”在你的小说中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你的《村支书》、《凤凰琴》、《分享艰难》等等出世以后,有论者甚至认为你是一个乡土作家;但是,以往你的乡土小说中人性赞美的成份较多,这次似乎不一样,这次“拷问灵魂”这个概念在你完全是新的,这个概念在《弥天》中占据了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刘醒龙:你是说重新亲近乡土吗?难道我的理性与情感曾经远离过乡土吗?我记得有人似乎如此说过。这不是事实。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只要一提到乡土,我就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甚至有一种自己是乡土的掠夺者,这辈子也许无以为报的念头。一个人,一个只能写作的人,能还给乡土什么哩!就算能把自己撕碎撒入乡土,对乡土又有何用?这种感觉从写作《分享艰难》就有了,也许我的乡土在别人看来是泛乡土,但没办法,我的乡土就是这样。身为乡镇干部子弟,在乡村时是孤独的,进城后也是孤独的,在以类型划分的社会,我这辈子注定要孤独到底。好在有文学在,这样的孤独总在赐与我一种令人惊讶的视角。还有乡土,乡土一直在乡土里。乡土仿佛从来就不知道她一直在我心里。所以乡土也从来不在乎她是不是在谁的心里。这个世界里,还有什么比乡土更孤独!比孤独更感痛苦的是乡土,是那只差一步就能到达安宁的寂寞,是这寂寞里对我和所有人的宽大之怀。

我一直在试图获得某种回应,对于乡土,一个人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为什么讴歌反而显得苍白,为什么诅咒无法掩盖她的美丽?从来乡土只属于远离乡土之人,她是人类所有挥之不去的传统中的一种。换言之,真正的乡土只会存在于灵魂之中。再换言之,一个民族的灵魂,不管她愿意不愿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乡土。毕竟乡土是我们的文化母本。我不敢说拷问乡土――那是杵逆不孝!是淫母弑父!我只能面对乡土拷问灵魂。我崇尚用灵魂和血肉来写作,我不具备用思想和智慧进行写作的天分,所以我只能选择前者。写作者的灵魂与被写作者的灵魂,一直是我努力触摸的方向。在《凤凰琴》等作品中,面对在人性与灵魂中苦寻生存价值的弱势群体,我所用的方式是抚慰。到了《分享艰难》里,情况变得复杂起来,人的弱势无可奈何地让位于环境的弱势,在灵魂的天平上,我不得不选择包容。而《弥天》是一段若远若近的文革心灵史,除了拷问,我想不会再有别的更合适的方法。在《弥天》,拷问既是手段,也是目的。如果还能达到其它目的,我必须得感谢批评家和读者的再创作。

葛红兵:这部小说中我看到了非常“恶”的个体形象,如乔俊一,他整天背着枪,是个用“枪”说话,用“暴力”说话的恶王,更看到了人性“恶”的群像,如枪毙女知青现场围观的人群,有些细节非常残忍,如用脚把女知青肚子里的胎儿踩出来的细节,感觉上好像你对人性的认识有了改变,是这样吗?你以前的小说,比如《生命是劳动与仁慈》强调的是“生命于己是劳动,而于别人则是仁慈”。我最近也有些思考,觉得没有超越信仰的民族,人性总是趋向于恶,文革的时候是残酷斗争,市场经济又会催生商业欺诈。

刘醒龙:周介人先生曾经就善与恶的话题表述过一种很深刻的观点,同为善,却有一般的善与大善之分,平常的善追求完美,大善不求完美,却有对恶的包容与改造。周先生没有直接地说过一般的恶与大恶,我想它们是存在的。想想文革,能不是大恶吗?平常的善与恶,只在人性的层面上发生。大善和大恶的产生,除了人性因素外,一定还带着深深的文化根源。《弥天》所表现的就是这种大恶。

不管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都会信守,生命本应是劳动和仁慈!所以哪怕在面对大恶时,我仍要求自己怀着足够的理想!相信人!再说,不相信人,我们还能相信什么哩!在大善里,人人都是社会的支点。在大恶里,人人都是历史的罪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