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典好莱坞的叙事与空间(4)

德莱叶的电影 作者:(美)大卫·波德维尔


相应地,脸部特写起到平衡作用。图10,突然插入的索夫仑脸部特写,这是从静态肖像画面中一次猛然抽离。其后,索夫仑和玛格丽特交替出现的脸部特写画面(图13和14),强化了即将到来的高潮场景:玛格丽特安慰索夫仑,告诉他玛丽不会死。当脸部特写出现时,先前格外突兀的背景就消失了,强光照射下人物微妙的表情变化成为画面主体(图14)。

我们之前曾分析过《牧师的寡妇》叙事情节中的平行和轮回,这一点在画面上同样得到体现,曾经出现的场景以惊人的相似性重演。影片末尾,服毒的玛格丽特和她的农庄告别,之后进屋静静等死。索夫仑和玛丽跟了进去。在这一串镜头里,对比图16,17和图6,8,12,或者对比图18和图7,很显然,此刻玛丽代替玛格丽特成为一屋之主,而玛格丽特替换玛丽成了受害者。交织的肖像画般的长镜头和人脸特写如回声般贯穿了整部影片。

静态的画面和特写的辩证运用,使得德莱叶影片中的空间有着特别的表现力,空间不再单纯从属于叙事。在如油画般时间停滞的长镜头画面里,空间并非为叙事而存在—无论几何图案的静物,或角色缓慢微幅的移动,更大程度上是服务于画面美感,德莱叶的镜头下,空间不再流动,它定格如绘画。德莱叶的画布上,三维空间趋向平面化,建筑、人像、装饰是各自独立的元素。镜头切换间,他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在特写镜头中一切背景消失,唯有一张清晰的人脸。脸部特写的运用可以认为是德莱叶强调“人对空间的主宰”,但有两点值得留意:其一,脸部特写经常突兀插入,游离人物所在的环境;其二,人物的细微表情变化成为叙事的巨大张力,以此平衡静态画面带来的凝滞感。此时,只是稍纵即逝的面部神情、而非空间推动着故事进展。德莱叶在两种极端之间构筑着他影片里的空间,已悄然地偏离了那时的“正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