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探险者效应(3)

大抉择:2012,我们将何去何从 作者:(美)迈克·巴拉


按照这个发展趋势,徘徊者5号原本应该成功登陆月球的,可却在450英里的距离之外仍然与月球擦肩而过。徘徊者6号成功地按照预定方案登陆月球,可是上面的摄像机却出了故障。直到1964年的时候,徘徊者系列探测器的发射才算彻底取得了一次成功,当时徘徊者7号实现了所有探测目的,并准确地在预定地点着陆。

其中有何奥妙呢?难道冯·布劳恩通过反复实验解决了探险者卫星存在的问题?如果解决探险者效应的关键就是放弃上面旋转的多级火箭,那为什么徘徊者3号探测器仍然以2.2万英里的误差错过月球?跟承担探险者发射任务的“木星号”火箭一样,它也没有上面的旋转部分。正如你将看到的,徘徊者3号正是证明规则存在的例外情况。

正如理查德·霍格兰在他的网站上所写的,沃纳·冯·布劳恩曾坚决反对绕月轨道会合的观点,而这种把人类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的观点在当时非常流行。绕月轨道会合需要把火箭送入地球轨道,然后发射两个独立的设备(一颗轨道飞行器、一辆月球登陆车)到月球上去,在那里二者分开,然后登陆器登陆月球,在到月球轨道汇合准备返回地球。与此不同的是,冯·布劳恩主张一种支出更加庞大、更有难度的方法,称为“直接上升法”。直接上升是指火箭发射、登陆月球、返航都是一体完成。对于登月来说,坚持这种毫无疑问支出更庞大、风险更高的策略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只不过当时的背景是探险者探测器的异常状况。如果探险者效应这么明显,那么单纯把一颗小卫星送入地球轨道,在地球轨道会合,然后前往月球,之后再会合的做法根本就是不可思议的。可是突然间,冯·布劳恩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在1962年的一次设计评审会上接受了绕月轨道会合的观点,让周围的同事深感震惊。现在看来,原因很明显,就是因为徘徊者4号。

徘徊者4号发射于1962年4月,距离那次关键的绕月轨道会合方案评议会议只有几个月的时间,目的是完成其他美国飞船始终没有完成的使命:瞄准月球、定向登陆。当时冯·布劳恩肯定很有信心,感觉已经解决了探险者探测器的超出正常问题,可以加以完善。但真实情况是,徘徊者4号根本不应该成功登陆月球。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它都不应该到达目的地。想想看,徘徊者4号的设计是以弹道轨迹发射进入太空(就像子弹一样直线飞行),然后直接降落到月球表面。探测器途中安排了一次中途校正。有趣的是,如果不存在真正的“探险者效应”,那么这样的中途校正根本就没有必要。你只要准备好火箭,把飞船发射到目标位置,然后就可以按时到达月球。

当时的情况的确如此,但其实不该是这样的。

问题在于,发射之后,徘徊者4号立刻出现了无线电故障,无法执行中途校正任务,甚至无法利用其太阳能电池板。这样一来,发射几个小时后,它就耗尽了能源。那么它又是如何登陆月球的呢?徘徊者3号根本没出现这类故障,但却仍然以2.2万英里的误差错过了月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