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4)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第二,中国文化既不能丟,也不能全用。一个国家丢弃了自己的传统文化,也就相当于丢弃了自己的民族,根本就谈不上民族的复兴。但是中国文化中确实存在精华,也存在糟粕,这就意味着我们要面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而且,如果只是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就会被排除在外。中国学习了那么多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在自己的文化中不给西方哲学以一定的地位,是相当不厚道的。况且,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各有所长,在对方的长处不能为自己全部吸纳,一方无法真正战胜另一方的时候,二者只能在对立中并存。按照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来看,如果说中国属于正,西方属于反的话,真正能够超越二者的是合。如果中国人首先把握了合的制高点,就能够实现中国文化的全球性崛起。

第三,西方文化可以借鉴,但不能照搬。如果说共产主义的建立需要整合两个方面,即:人对于人的自由和人对于自然的自由的话,中国文化首先通过儒家思想传承了原始共产主义的以“公”为上的道德观念,更能让人获得人对于人的自由;而西学因为强调了私有制的以“私”为上的观念,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增强了人们征服自然的力量。这二者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中国从西方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得不在自己的文化体系中肯定西方文化的贡献。但如果中国照搬西方文化,就等于民族自杀。中国把西方文化做得再好,也只是个赝品,证明的只是西方文化的成功而不是中华民族的伟大。

第四,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样不能完全适合中国的需要,它需要中国化。纯粹的马克思主义依然是一种西方理论体系。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中,没有把中国文化的主要精髓吸收进去,因为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有限。而且,随着实践的发展,在新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也需要不断被提升为理论。通过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够整合中外文化的精髓,从而在合的层次上完成全球文明的融合。虽然文化依然多元,但相互认同的方面都能够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体系中得到体现。而共家学派就应该努力以一种新的学术形式完成这样的整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