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书评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马克思主义是追寻幸福的好知识

——评《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李炳青

本书来自清华大学韦正翔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的课堂,由老师的课堂录音整理而成。就在很多高校想尽办法处理学生对这门课的厌恶和躲避的时候,韦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原理课240多人的课容量,竟然有800多人争相选修!我们相信,一书在手,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告诉你她是怎么感染和吸引那些学生的。幸运的是,凭借此书,您也可以自由地走进清华大学的马克思主义课堂——

韦老师比谁都清楚一般学生都不喜欢上这门课,要做好思想工作,就首先要让学生接受老师的志向、品格和学识,让学生喜欢上老师,就是成功的第一步!因此,在课堂上,她以自己的生命历程为例,向学生讲述自己是怎样从一个世俗、虚荣,心虚的人完成了自己的心灵进化的,让大家真正明白人为什么要追求崇高。

她告诉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知识,一种是有用的知识,有用的知识可以把你们变成高级的工匠;还有一种知识是直逼心灵的好知识,好知识可以把你们变成有深度幸福诉求高级的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属于后者。

她给孩子们讲笑话说,父亲带着儿子去爬山,爬到山顶的时候,父亲说:你看,下面的景色多美啊!结果儿子说:下面的景色那么美,你在下面呆着不就可以了吗?其实,假如真的在下面,是看不到这些风景的。人必须走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够发现更多更美的东西。不同的人走到生命尽头的时候,心灵高度的差别是很大的。人无法选择自己所处的社会,但是可以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那些伟大的人,他们所走的路、追求的目标在普通人的眼里是很空洞的,就像马克思在17岁的时候就立下志向,要为人类的幸福做出贡献,在普通人看来是多么不靠谱儿啊!但这种崇高远大的目标只有在我们的心灵进化到一定层次的时候才能够理解。所以,作为一个人,一定要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支点,也就是目标,这个目标一定要与人类的共同存在相连,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人的一生获得的仅仅是欲望满足以后短暂的快感,一个人在有了这样的目标的时候,你的生命就与一种永恒的东西连在一起了,你就能享受到一种深层次的、属人的幸福了。当她讲到自己吃了学生送来的蘑菇中毒,抢救前曾对丈夫说:“如果我死了,千万不要告诉这个学生我是怎么死的,那样她会内疚一辈子”的时候,课堂上的很多孩子流泪了!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往往显现在生死关头!

她讲课的样子,很像她最喜欢的颜体书法,厚重、坚定、笃实,不藏奸、不取巧、不世故。最要紧的是,她给学生提供的是一种能“融入生命的学问”,她是那样得心应手地把自己生命中体验过的东西用很好的比喻向孩子们描述:比如:“每个人随时都处在矛盾中,宿舍里走了一个袜子臭的人,可能会来一个鞋臭的人;人和动物的区别是说老虎要是懂得到超市里排队,就不会被关在笼子里了!”所有被书写过的普遍规律,只有在与一个人的生命的全部体验相撞时,才不是教条!而且,能把两者结合得如此巧妙的,一定是真弄通了的人。就这样,她把一本所有高校通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运用自己的生命和智慧变成了学生能听进去,也喜欢听的马克思主义了。很多学生就是通过这个课堂,第一次真正走近了马克思,了解了他的人生、他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精髓,并义无反顾地认定:这真是一门好知识!

谨以此书献给希望走出迷茫、追求崇高信仰、获得深度幸福的人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