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克思之于中国的重要性(2)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苏联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遇。如果苏联不放弃马克思主义,那中国就没有这个机会,因为苏联比中国先接受马克思主义,而且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也主要是从苏联学来的。如果说苏联依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话,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就不是领头的,但苏联放弃马克思主义后,我们只要把社会主义搞成功,中国就独领风骚了,这种历史机遇恰恰符合了中国跨越式的发展需求。如果中国完全模仿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将永远只是个模仿者,怎么能够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呢?

二 马克思主义对于西方和中国哲学的超越

中国的下一个思想热潮,一定会是马克思热。中国刚改革开放时的西方哲学热和现在的国学热都是虚热。为什么说是虚热呢?1978年后,出现过西方哲学热。那时候学西方哲学很时髦,但是那个热热了半天,我这个学哲学的人,当时也很时髦地买了商务印书馆翻译的那套书,说实在的,还没真看懂。翻译出来的每个汉字都看懂了,但组织在一起说的是什么不明白,所以说是虚热。你想我们搞专业的人都没怎么读懂,西方哲学怎么能影响中国呢?

首先你得真懂了,才能对人产生影响。我们当时一看人家西方国家发达程度,就归结为人家的哲学高明,然后我们连懂都没懂就把人家的哲学奉为高级的东西。当然不是说西方哲学里没有好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从西方哲学中发展来的。我的意思是说当时的热潮是建立在一种很虚的东西上的。后来等到中国干得稍微好一点了,这个时候就要找自己的标识了,开始有了国学热,这也是一种虚热。

这种虚热的表现是什么呢?表现的是中国人慢慢地不再那么崇洋媚外了,要找一种国民的尊严和标识了,一找就找到儒家那里去了。儒家真的能肩负起现代意义上实现民族的精神文明复兴的重任吗?儒家铸就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气质和高尚的品质,它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主张是非常好的,但儒家在理论论证和全面性上是无法与马克思对垒的。

我们看一下我们读《论语》的方式。有人对《论语》崇拜到每一句话都要去背,背完了一个字都不能改,因为那是老祖宗的话。大家想想看,我们理解《论语》的时候,它只是一句一句的话,我们读它的时候知道这句话为什么是对的吗?知道每一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吗?知道每一句话适用的范围是什么吗?全都不知道。而这些东西恰恰是马克思那里有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