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马克思之于中国的重要性(14)

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 作者:韦正翔


三  大无畏的牺牲精神

如果恩格斯能独立地做这件事情,何必要马克思来做呢?马克思为什么伟大呢?他并不是不想要自己的家庭幸福啊,他心疼妻子、心疼孩子,他的每个孩子去世时马克思都哭得撕心裂肺。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马克思牺牲了小我保住了大我,而且他的妻子燕妮就是在他们家到了最危险、最困苦的时候,都一直在支持他。他的三个女儿也一直都支持他,给他做秘书。他们全家人都是这么牺牲自我来做这件事的。恩格斯在这段时间写出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奠定了他和马克思合作的基础。这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

四  永久的爱恋

1842年恩格斯就已经开始做这件事了,1843年马克思退出了《莱茵报》,1843年6月开始流亡。他是在流亡之前跟燕妮结婚,燕妮等了他7年。结婚时,马克思25岁,燕妮29岁。燕妮的哥哥这时候已经走上仕途了,后来做了普鲁士的高官。如果燕妮是为了享福,她肯定不会嫁给马克思,而且马克思如果没有这么伟大的理想,燕妮也不会一辈子心甘情愿地跟他过苦日子。马克思在跟燕妮结婚的时候,普鲁士政府曾想收买马克思,因为马克思的思想太尖锐了,但被马克思拒绝了。他开始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他写这篇文章时,就把他在写关于林木盗窃法的文章时遇到的经济问题拿过来了,他要从经济层面上解构黑格尔的法哲学。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已经有唯物史观的萌芽了。

五  对资本主义的失望

1843年10月,马克思到了巴黎。他本来是想和卢格一起出版《德法年鉴》的,卢格当时也答应他,要资助这份杂志。当时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还没有真正理解透。他以为自己想要的自由在德国没有而在法国是有的,因为法国已经是一个相当完备的资本主义国家了。

马克思没有想到他在经济上会遇到困难,因为当时卢格说好可以资助这份杂志。马克思办《莱茵报》的时候销量很高。如果是自由地让马克思来办杂志的话,他是不会有经济困难的。他的全家不仅不会贫困而且还会生活得比较好。恩格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马克思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都在《德法年鉴》上发表了。  

跟恩格斯一样,马克思到法国后,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和他想象得很不一样。在法国,马克思发现他要拯救的人民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不是个别现象,不是可以通过慈善能解决的,所以他也意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有问题的,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也失望了。此时,他开始系统地研究经济问题,开始写着手写《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其中谈到了劳动异化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