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惊世木牍(8)

秘境I:惊世密牍三千年 作者:冷娃


以姬顺臣的历史文物知识和史料研究分析,现有的西周文献,仅限于青铜器上铭文的金文记事,已经出土的前朝殷商甲骨,多以古人的占卜为主。木牍记事和竹书简册记事是古人所谓的《五典》之书的记载方式,是泥版记事和石崖记事的后辈。

上古时人们还没有发明纸,著书立说,大多破竹刮平为简,把字写在竹简上串起来,多简编为一书,所以叫竹书。

西晋初年现世的《竹书纪年》,是河南省汲县一个叫不准的盗墓贼,掏开了一个战国墓葬后,人们才发现这些带字的竹片,竟然是前所未知的魏国的史书典籍,著名的《穆天子传》就在这些竹片上。《竹书纪年》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编年体著作。  

对木牍的记载仅出现在传世的史料上,实物从未被发现过。西周的典籍早在王子朝时代就已经失踪了,散落于春秋战国时代的珍贵文献,已经被秦王嬴政统一六合后烧了个干净。

姬顺臣在渐渐平静下来后终于可以视物了,他找到了放大镜,戴上白手套,开始对木牍作详尽细致的观察。

他发现木牍的性状在经历了几千年岁月后,保存依然相当完好,他甚至能看见木牍上清晰的纹路。木牍显然受到了桐油或者某种神奇植物汁体的长时间浸煮,不排除有漆过的可能,这才使它在地下千年而不朽成为一种可能。

古人在四千多年前就掌握了油漆技艺,《夏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厥贡漆丝。”这就是说在禹的时候,人们已经把漆器作为贡品了。西周时期,运用漆的技艺已经十分成熟,《诗经·唐风·山有枢》:“山有漆,隰有栗。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明确记载了那个时候的人们对漆的使用,秦岭地区直到现在也是漆树和桐树的丰产之地,和秦岭遥遥相望距离不远的古周原西周帝国,能做出如此精美的木牍并不奇怪。

姬顺臣分析,木牍正反两面是先刻绘好书画,再对其进行严格的工序复杂的防腐处理,以便长久保存。它可能是西周某个王的秘藏之物,或许是启开绝密的王室高级档案保险柜密钥的组成部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