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太极拳是印证国学的修行(4)

国学与太极拳:中国人必修的文武之道 作者:蓝晟


三、太极拳以印证国学内涵为究竟

最早出现的国学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固有的学术文化”。然而,自清末民初到当代学者,其实,对国学范畴的界定,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有狭义、广义、形而上之义三种。

狭义的国学范畴,指的是传统经、史、子、集四部之学,核心是经学,即儒学,特别是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广义的国学范畴,指的是中国原有的一切学问,“过去种种,上自思想学术之大,下至一个字,一支山歌之细,都是历史,都属于国学研究的范围”(胡适语)。此外,当代学者鲍鹏山认为,应该把中华传统文化和国学分开来认识,传统文化的范畴更广泛,而国学应属于高屋建瓴的形而上的大智慧。我特别认同鲍鹏山的说法,也认同梁启超的说法,他认为,研究国学有两条治学的道路,一条是“整理国故”,此乃文献学,属于学者研究的范畴;一条是“为德性学”,应用“内省及躬行的方法来研究”,此内省和躬行,人人都需要。

毫无疑问,目前作为体育、健身范畴,被规范化、标准化的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作为国术——武术——追求战胜对方之技艺的太极拳,则属于广义国学范畴下面的分支,和国医、国画、国剧并列;作为武拳文练和追求“舍己从人”之王道精神的太极拳,则属于形而上的国学。形而上的国学,就是“古之学者为己”之学,是帮助人获得智慧、开悟、修身的大学问,这门大学问,以内求法(内省)为基石,以开悟为究竟,以己身为印证(躬行)之道场——不属于学者专有,而是古今圣贤明心见性、存心炼性、修心养性的那个方寸之地——其目的是超凡入圣达真的修真、悟后方修道的修道,做个自了汉的明白之人。

 真正的太极拳,应以此为基准、为参照、为印证。

《论语》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道德经》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金刚经》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借用《金刚经》的语义来阐释,我这里所说的太极拳,非真的太极拳,乃名太极拳。舍此,就会怠慢了太极拳,亵渎了太极拳。

古人认为“无用之大用”为最大的智慧——太极拳看起来似乎并不能直接地告诉人如何地按图索骥去思考和解决问题,但人们却可以通过太极拳的熏修,开发出大智慧,从而改变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